2)第四百七十一章 危机!元始天尊的意_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图所化金桥,将接引与准提送走。虽然这次出手仅是惊鸿一瞥,但从当时那种几乎难以抗拒的情形来看,这位深藏不露的紫霄宫首徒的实力当为六圣之首。

  接引道人明白老子的厉害,不敢失了小心,头顶现出舍利三颗,将青莲宝色旗拿在手中,一时金光万道,白气悬空,同时足下踏定六品莲台,摆出一副纯防守的架势。老子见接引道人如此谨慎,微微一笑,足下现出一座金桥,将自己与接引架在空中,同时将那扁拐不断打来,一时相持不下。

  女娲娘娘则与准提道人在那若隐若现、不断变幻的透明山水中较量,看起来两人似是经历了千山万水,却始终不离脚下方寸之地。女娲娘娘手上毫不停歇,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天子所说的话来,有许多甚至是当年女娲庙所言,如今听来,却是另一种感受。

  “你当年有补天之德,今日为何反倒如此漠视生灵?”

  “当年娘娘究竟为功德成圣补天,还是为救助万千生灵而补天?如果是后者,为何如今倒失了本心?”

  “在浩瀚的宇宙星辰之中,生命可谓微不足道,但即使仅是一瞬,生命终究是生命!”

  生命?女娲娘娘有些迷惘了起来。曾几何时,她似乎也曾这般执着过,而且还不惜冒性命之险,弥补苍天之陷。然而,在她达到另外一个高度时,对于这个字眼,却又是另外一种理解,或者应该称之为“境界”。

  正是天子的那句“圣人不仁,以万物生灵为刍狗”。

  达到混元境界后的圣人在普通仙人眼中看来,已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圣人们自己却明白,他们距离所谓的“巅峰”、或者说是下一个层次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

  天道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任由万物生灭,顺应“自然”。这是一种法则,也可以称之为“道”。圣人可算是这种“道”的遵循者与执行者,然而他们还不完全等于“道”。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也只有一人能称之为“道”而已,那便是道祖鸿钧。

  六圣都明白,只要遵循这种“道”,并无限接近、契合它,就有机会领悟到更高层次的新境界。六位圣人修成混元道果的途径各有不同,故而来感悟这种“道”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选择出世,有的选择入世,那种诸如气运、道统等之类的执着,对于有些圣人来说,也是一种“悟”的过程。

  女娲娘娘同样是“道”的追求者,但她站在另外一个层次和角度看待万物生灵之时,原本的那种执着不由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正是一种“不仁”的漠视态度。

  于她所求的圣人“大道”来看,这种转变无疑是成功的。

  故而她也曾多次劝说过“执迷”的兄长伏羲,可惜伏羲终是“不悟”。

  然而,如今这同样“执迷不悟”的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