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一章 终身大事_唐朝好男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有考明算的贡生进京头一件事情就得是拜竭您,能得您力荐,甲第乙第跑不了。”

  “少胡说。少在外面招摇,这说话就到学生过来的时间,就和那年谢宝一样再被你打个半死。我还不给拉大理寺去?”头疼,这年头考试风气不好,学生一来不说温习功课,先满京城攀附业内知名人士,指望混个好风评,这样间接制造不少学霸学匪。

  “少提那事,怪丢人的。”颖被我逗个大红脸,不好意思的推了把。“谢宝呢?怎么常时间不见您提?”

  “算算该回京了。有杜、秦两家照应,稍微磨砺几年或许有个指望。”谢宝一直想去边疆去杀吐蕃人。可能要失望了,现在吐蕃人值钱,杀多了不说别人,颖可能再次派遣二娘子打断他另外一条胳膊。杜风已经开始着手战后的善后事宜,按那边细作传回地情报分析,吐蕃明年有可能大面积闹饥荒,国内抵触情绪暴涨,政局纷乱,更别说维持大军同唐军对峙了。此消彼涨,就算这时候唐军撤下来,吐谷浑的军队就够吐蕃人喝一壶,抗战两年,终于能出口恶气,当然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火器送上去太晚,战事接近尾声,拿远程打击配合吐谷浑士兵作战有点浪费,也不指望火器能左右战局,主要是考核新型武器的实战能力,要经过军方的认可才能大规模装备,而曹老伯就盼望这一天地到来。

  从传回来的军报看,虽然在山地作战制约了火器的发挥,但效果还是令人满意,在唐军牵制下,得到远程打击配合的吐谷浑解放组织战果辉煌,已经逐渐收复三岔口地控制权,离打通剑南的补给线仅一步之遥。勒在吐蕃人脖子上的绞索越来越紧,一旦三岔口失守,吐蕃人就葬送了唯一的战略优势,再没有同联军对峙下去的理由。

  程老爷子近期送来的军报已经有邀功的意思,而苏定芳已经连续报回两份有功人员的名单,郑弘地名字排在功劳簿首位。令人费解的是,两位老爷子在军报上也频频提到我的名字,作为最早的战术研讨人员之一,其中提出不少影响战局的策划谋略,加上又是一战成名悍将郑弘的荐举人,王修其人有着不可推卸的功劳。

  “看来是推卸不了了。”无奈的耸耸肩膀,“不好办啊。”

  “朝谁家推?本就是咱家地功劳!”颖当仁不让,反正我地功绩就是她的功绩,我没地方显摆,满大街招摇会遭来唾骂。颖不同,她那圈子里全势利眼,连多打几斤粮食都好意思拿出来掰掰,更何况是军功。得意道:“要说小一辈里能抬头说话地,除了妾身就属秦家夫人了。”

  “别恶心,成天仰个头就不怕尾巴骨折了,连打石膏的地方都没有。”这是个在西安钓鱼界广为流传的典故。以前有个渔友大价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