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八章_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

  姜沟的果林和村民的脱贫,为齐浩楠的仕途画上了浓墨重彩。过年春天,传闻成为现实,齐浩楠被提拔为荔县分管文教的副县长。职务的升迁是意料之中的,但是让他分管文教却在意料之外。

  齐浩楠到了县上,和地区、省上官员的接触就稠了起来。这让他感到有些窒息,衙门越大,越是等级森严,原来可以开的玩笑,现在不能开了,原先在乡镇的时候,请人吃一桌饭也就几十块钱,酒无非是太白或西凤,几块钱一瓶。当了副县长,有一次为了申请改建校舍的资金,他在省城请客,一桌饭就花了一千多块,看着都心疼。但是,请客办事,心里再难受,都得认。他还听说,拿上千块钱在省城办事请客,还是最不讲究的,讲究的话一桌饭要好几千,甚至上万。对此老百姓也有一套说法,叫做乡镇吃饱,县处吃好,厅局吃草,省部吃屌。想到这些,齐浩楠感到很无奈,也很有些不理解,可现实让他必须接受。

  改造学校也是一件难事,上面拨的款项只能是杯水车薪,大部分还要自力更生,当齐浩楠把自己的想法给全县各乡乡长以及一些大村的村委会主任说明后,大家一致不支持。

  “齐县长,大队空,小队穷,依靠群众办不成。不是不支持你,咱没有钱。”

  “我们村那学校,是明朝的桌子清朝的凳,民国时期的土窑洞。前几任都改不了,到我这儿让我问大家要钱,怕是不成。”

  齐浩楠觉得大家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对整个荔县来说,穷是普遍的问题。他在内心琢磨,因为穷才要办教育,而办教育必须花钱,惟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认识,共同集资,这首先需要宣传开路,请一个教育方面的专家,在县上开动员会,把各乡镇、村委的干部请来,给大家算一笔账,让大家认识到办教育的迫切性,这个工作或许能推开。

  在齐浩楠的筹划下,荔县筹资办学动员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齐浩楠亲自负责这项工作,他请来了渭原地区教育局的王老师。王老师有几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曾主持论证过周边几个县的学校改造工作,他的演讲很有说服力。在会上,王老师很不客气地说:“毛主席把我们的小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解放四十多年了,这些花朵还没有被栽到花盆里,而是栽到了土盆盆(土坯房、土窑洞),烂碗碗(危房),罐头盒盒一点点(小房子),一个盔盔还没眼眼(没有窗户采光不好)。我到咱们荔县来过多次,山在变,水在变,工农业生产都在变,家也变,户也变,就是学校没有变。你到村里头看,就数学校烂。现在咱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希望各位每天少喝几盅酒,领上咱娃娃正路走,每天少饮一壶茶,也是为了咱的娃。咱宁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