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国庆长假(9)_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说说笑笑,一杯茶喝毕,周至诚兴致勃勃,说:“走,上海边看看去。”

  沿着弯弯的小道下到海边,绕过那片海滩,只见海边新建的码头旁,大大小小好几条鱼船停泊在码头。周至诚问方伟勋这些渔船为何没有出海。方伟勋解释乡亲们也在休假,等过了国庆就起锚出海。周至诚笑着点头,说不错,不愧是新时代的渔民,做事就该劳逸结合。杨志远在一旁笑言,书记就会表扬别人,是不是该批评批评自己,一工作起来就没完没了,什么时候劳逸结合过。

  “志远,总算露出狐狸尾巴来了吧,是不是对以前跟着我没日没夜心存抱怨,现在借机发泄。”周至诚哈哈一笑,说:“今天信步于此,不就是劳逸结合的表现。”

  杨志远嗤之以鼻,说:“要是王琳阿姨不到沿海来度假,您会到渔村来,说出来都没人相信。”

  周至诚摇头说:“没有假设,只有事实,事实上我们现在就漫步于海边,看潮起潮落,云展云舒,所以你杨志远的假设不成立。”

  说话间到了码头。秀梅妈妈所在的渔村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渔民的长处还是出海捕鱼,小舢板只适宜于海边作业,捞点小鱼小虾,聊以养家糊口而已,不可能帮助渔村走出困顿。张顺涵和蒋海燕反复商议后,决定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帮扶计划。于是由蒋海燕资助一部分,乡亲们自筹一部分,集资购买了几条50吨的渔船,此类渔船总长度大约5米左右,400马力,适于近海作业。而且还由蒋海燕的财团出资,渔村的乡亲们出力,援建了这个小码头,修通了直达村口的公路。经过这几年上下的努力,渔村的渔业捕捞船队日益壮大,除了数十条近海捕捞的渔船,村集体还购置了二艘大型的远洋渔船,渔村家家有事做,人人有钱分,终于得以发展,脱贫致富。

  周至诚点头,说顺涵同志这个因地制宜的方案不错,成绩摆在这,不容置否。

  今天安排周至诚书记他们乘坐出海垂钓的就是一条崭新的近海渔船,银白色的船体,在蓝色的海面上闪亮光芒。

  “不错。”周至诚站在船下细细打量,然后看着张顺涵,说:“顺涵同志,在这样的一条渔船上垂钓,是不是太奢侈了。”

  张顺涵笑,说:今天风和日丽,适于出海,书记难得有兴致,既来之则安之。为书记您的安全考虑,渔船也不敢走远,咱们就走出个二三海里,用不了多少油,花费不太。”

  杨志远知道周至诚还是担心奢侈浪费,他笑:“书记,您就听顺涵同志的,自家渔船,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实则也就是一个道具,既然花费不大,能买来好心情,书记何乐而不为。”

  最终还是方伟勋的话打动了周至诚,方伟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