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2章 不反对,但不提倡_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话外却也有天朝上国的自信。

  不能说一无是处,好歹说相对慎重了一点。

  至少知道关注事态发展。

  可惜,这些一听就知。

  显然也是景顺帝和内阁安排的。

  所以冯一博听着这些言论,心中忍笑不已。

  正这时,前排的张松越回头看了他一眼。

  冯一博立刻整容以待,回以礼貌的微笑。

  张松越斜睨他半晌,又什么也没说就转回头去。

  他看似老神在在,实则这几日正因刘正的事郁闷不已。

  本来他还觉得,招惹冯一博也不算什么。

  可现在他却实实在在的吃到了苦果。

  自己心爱的弟子刘正最近在冯一博的鼓动下,开始借着圣人之言,搞起“知行合一”来。

  如果真是搞学问也就算了,可他却在国子监鼓动了一群热血监生。

  开始宣扬“知行合一”的同时,还要执行“君子之诛”。

  监生之中,不乏一些跟着起哄的纨绔子弟。

  他们对学问不懂,但打架倒是真往上冲。

  这一阵子都中四处乌烟瘴气。

  比起之前,偶尔纨绔之间的冲突。

  现在已经延伸到了朝堂之中,有位科道言官都被揍了。

  明明是在青楼争风,那纨绔却说他是“行辟而坚、言伪而辩”。

  还说,打一顿都是轻的了。

  再碰见他轻贱妓子,就要施行“君子之诛”。

  而科道言官不过是说了句:

  “不过是个妓子,装什么贞洁烈妇?”

  这样就被人说他轻贱别人,是“行辟而坚”。

  关键还有几分道理,让他真的是有苦也说不出。

  这样的事最近数不胜数,不少人都已经告到了张松越这里。

  就连都中的国子监祭酒都老泪纵横的找到他。

  说管理不善,要辞官回乡。

  这些事实在让张松越头大不已。

  而这些事的源头,就是他让刘正骗了冯一博。

  此时,朝堂中一片和谐,张松越却忽地点名道:

  “冯将军,你是礼部右侍郎,专司海外之事,不如说说你对倭国此事的看法吧。”

  冯一博闻言立刻出列,朝丹陛一礼。

  随后才又向张松越一礼,不卑不亢的道:

  “下官的建议都已经写在奏折之中,其余一切只听圣上和诸位阁老的决断。”

  不管能说的,还是不能说的。

  他都已经在奏折里写明。

  此时张松越问他,冯一博自然不会拆台。

  但也绝不会真在这里表态。

  此时无论说什么,将来算账的时候都要算到他这个礼部右侍郎的头上。

  但他现在什么也不说,将来就可以调阅他的奏折。

  以示自己早就劝谏过了。

  除非景顺帝和张松越自找没趣,不然肯定不会这么做。

  眼见冯一博依旧滑不留手,张松越却满意的点点头。

  他自然不是要冯一博说出真相,而是确定他不会说。

  现在问起,就是想要他一个态度。

  见冯一博如此,他和景顺帝对视一眼,便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