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1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玻璃盏里燃着灯火,在上元节的黑夜里流光溢彩,而且不会有火星溅出,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而这小小的“林檎灯”,宫黎的玻璃作坊,已经至少准备了上万枚。

  众人见状一起叫好,然后开始商议,怎样将这些“林檎灯”用在朱家桥瓦子和长庆楼搭起的大型灯山上。

  明远便让在座众人“头脑风暴”。

  “风暴”了半天,大家商议的最终结果是:长庆楼选了保守路线,用传统的彩绸彩绢装点楼前的灯山,但是会在灯山后立起两大块灯箱——这是用宫黎所能制出的面积最大的平板玻璃制成,在汴京城中是独一无二,上面分别是苏轼手书的“长庆”二字,够为长庆楼挣脸面了。

  而朱家桥瓦子那里情况就有些不一样。

  汴京城中所有的瓦子,都要在宣德门附近,开封府选定的一处宽敞地点,扎造一座造型奇特、又有自家特色的灯山。

  在将灯山打造得精致鲜亮的同时,各家瓦子还要搭建山棚,好让由自家的伶人在山棚上表演,什么飞丸、走索、缘竿、掷剑之类。也有安排上乐坊奏乐,让自家名伶唱上几曲,既宣传自家,又为元宵佳节助兴。

  朱家桥瓦子原本准备的灯山,就是糅合了“招牌杂剧”《白娘子》的场景,扎制而成的。到时自然需要有人扮成白娘子、许宣、法海和小青等角色的扮相,登上山棚表演。

  而宫黎则负责为扮演白娘子和青蛇的演员准备镶嵌有玻璃灯盏的头饰和衣饰,戴上这些饰品,便如将九天星河都带到地面上来了。

  届时无论是唱,还是上演各种打斗激烈的对手戏,这身行头都能为他们添彩。

  “就这么定了!”明远拍了板。

  一时各家商议完毕,全都匆匆离开明远府上,各自去忙着为即将到来的上元节做准备。

  史尚却还在向明远吹嘘汴京城中上元节的盛景:

  “明郎君,您想象一下,上元节那天,城中到处架着灯槊,宛若一朵朵莲花在夜中当空盛开……”

  “还有那宣德门外的棘盆灯2,宽约百余丈,高数十丈,点缀满彩绸彩纸糊成的百戏人物——那里面还专设了乐棚,专由教坊司的伶人在乐棚里表演……“

  “您想想,那规模,那气势……”

  “咦,明郎君,您怎么还没精打采的?”

  “不会是因为……到现在都还没有人邀请您一起共度上元佳节吧!”

  史尚突然坏笑起来。

  “这多半是因为还没有到日子,这离上元节还有几天不是?”

  “再说了,只要我放出风声去,说我们明小郎君正等着邀请,我敢保证,到咱们这院门口递请柬的人会直接排到宣德门去……”

  明远被史尚逗得笑出了声。

  刚才他确实有点没精打采,史尚说得口沫横飞,明远却始终在一旁怔怔出神。

  倒也不是想象不出那副全城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