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63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动照明”的道路。

  “苏公,小弟的性子您也知晓,最是闲不住。即便住在城外,也时不时会想起某件吃食,又或者想起来有哪家瓦子的戏想看……”

  “有了这条道路,小弟就能随时随地,想起来就进杭州城!”

  他这是在表达一个意思:我干这个可都是为了自己,是在为自己花钱哦!

  他必须得强调这一点,否则这点钱就不能算是他“花出去”的。

  苏轼见状却感叹:“这个法子好!”

  “若是杭州城外条条道路上都摆放上这样的‘石灯笼’,那些住在城外,却在城里讨营生的百姓,便不怕走上这一段夜路。”

  苏轼站在这条被“石灯笼”照亮的道路忍不住遐想连篇。

  “不止是城外的道路。城内那些光线昏暗的运河畔,阑干旁……”

  事实上,杭州城内每年晚间都会发生落水事故,都是因为水边黑暗,让人看不清道路或是桥面的。有些人落水之后能及时被人救起,但也有人就此丢掉性命——苏轼前两天开始接触杭州通判的公务,就从案卷中见到了这些触目惊心的内容。

  想到这里,苏轼欣喜如狂,转过身,握住明远的手:“远之,某知道啦,某知道啦!”

  他随即一拉种师中:“端孺,快,随我回城,我们去见沈知州去。远之也去?”

  明远却婉拒了苏轼的邀约。

  这一项亲民善政的功劳,他本就是打算让给苏轼的。

  目视着苏轼与种师中车驾上的灯火渐渐远去,明远果然听见了耳畔1127上线的声音。

  “恭喜您,亲爱的宿主,因为您率先实现了‘公共照明’并加以推广,您获得了50点蝴蝶值!”

  “50点?!”

  明远有点惊讶。

  自从他一口气搞到好几个“二百五”之后,就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过50点这么少的蝴蝶值了。

  “对,50点。虽然您在杭州城中首次实现了‘公共照明’,但事实上,这个时空的人们距离实现这一点已经非常接近了!”

  按照1127的解释,杭州西湖边的圆通接待庵2,就向往来路人施舍灯笼,供其夜间照明。虽是寺院的行为,但从其公益性而言,已经和后世的公共照明非常接近——只是没像明远那样,将照明设备固定在需要的地方而已。

  第二天,明远就听说,杭州知州沈立,向凤凰山附近的采石场,订购了数百枚“石灯笼”,并且正在四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汴京城中常见的那种“煤球”。

  明远想了想,找来《杭州日报》的新任编辑:“这是个好故事,让它见报吧!”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