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他,点点头。

  明远几乎要大笑出声:此刻他觉得自己“捡名人”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苏子容,且是与苏轼彼此认得的官员,那便是苏颂了。

  这一位也是和沈括一样的“六边形战士”,博学多才之人,于数算、天文、地理、山川、本草、机械、律吕等学几乎无所不通——绝对跟沈括有的一拼。

  在北宋科技史上,最为重要的两名官员,都在短短数月内被明远“捡到”了。

  而且看看这时机——他可是刚刚得了弹簧与发条啊!

  明远正大喜,突然心头一沉。

  这是因为他突然想起,苏颂还是苏轼的“狱友”,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下狱的时候,苏颂正好也同时被弹劾下狱,而且据说就“住”在苏轼隔壁,亲眼目睹了苏轼所经历的折磨……

  当然,这一切现如今还都没有发生,明远只是在为这些科学家与大文豪们“未来”的命运而担忧而已。

  倒是种师中,看到了明远这副忽喜忽愁的样子,扁了扁嘴,故意大声咳嗽了两声。

  只听閤子里面苏轼喜孜孜地道:“子容兄,想必是端孺与远之到了。那两位都是横渠书院的年轻才俊,子容快来见见。”

  閤子门一开,明远果然见閤子中主位上坐着一位五十出头的官员,须发已白而肤色微黑,双目炯炯,正盯着明远和种师中。

  苏轼打横相陪,而秦观只坐在下首。

  明种两人依次进閤子,向苏颂行礼,并自报了家门。

  苏颂看起来颇为随和,伸手抚着颏下的花白胡子,微笑道:“好,好……”

  苏轼便介绍,明远这才晓得:苏颂之所以来到杭州,情况和苏轼差不多——也是因为得罪了新党,因此出知婺州,也就是后来的浙江金华。

  明远自己与新党的关系密切,但苏轼显然是为他遮掩了,没有在苏颂面前提这件事。因此苏颂望着他与种师中的眼光相当“和蔼”,颇有赏识后辈的模样。

  席间主要是苏轼在与苏颂谈谈说说,也说到了朝中新法推行的一些重要关节。

  明远插不上嘴,索性与种师中与秦观一样,埋头吃。

  但是明远心里装着事,所以有些话必然要向苏颂打听。

  因此,他待到苏轼与苏颂叙旧之后,双方都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以目示意苏轼,并向苏颂送上微笑。

  或许是他少年人的清澈微笑太引人瞩目,没过多久,苏颂便转过脸来,望着明远:“远之有什么想要问老夫的吗?”

  “我想请教的是——”

  明远恭恭敬敬地提问,对面的绝对是一位科技大佬,而且按照他的人生轨迹,在政治上要比沈括成功不少。

  于是明远做足了姿态,才问:“您知道擒纵装置吗?”

  苏颂很明显地一怔,转头望向苏轼:“子瞻没提过这少年郎长于数算与机械啊!竟然连擒纵机括都知道?”

  苏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