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1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中兄,小弟有一件东西本是要送你的,险些忘了。”

  明远拿得出手的“东西”,显然要比沈括的口头解释更为令人好奇。

  苏轼一时连声催促,而明远就当真让自己的两名长随赶回凤凰山的居所,将他事先就已准备好的那件东西取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苏轼听了沈括对钱江海潮的解释,但听得似懂非懂。

  而明远则暗中点头,知道沈括所说的,确实是可以用科学原理解释的水文现象。

  只可惜还不够直观。

  明家长随的脚程很快,望湖楼又与凤凰山不远,大半个时辰之后,明远给沈括的“礼物”就送到了。

  东西很大,需要两名长随一起抬上望湖楼的二楼,明远又向望湖楼的酒博士借了一张桌子,用来盛放。

  沈括看见两名长随合力,从匣子里取出的那件物品,顿时惊呆了。

  只见那是一只通体透明的巨大玻璃匣子。

  匣子底部则铺着不少砂子碎石,在这些碎石之上,又用砂土青苔等物,做成了河岸、山丘。甚至在河岸之上,还能看到一点点城市的痕迹——那是用桑皮纸制成的城墙,环绕着,小小的一圈。

  “这是……钱塘地形!”

  沈括很快就认出了那个迅速收窄的喇叭口,异常惊讶地问出了声。

  苏轼马上来了精神,瞪大眼睛观察那透明玻璃匣子中的山川地形,以至于他与沈括一起忽略了这件容器——

  这是一枚三尺长,两尺宽,一尺深的透明玻璃匣子,使用的是整片整片的平板玻璃,除了边框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框架。

  这是宫黎的玻璃作坊如今能生产出的最大幅平板玻璃,就被明远“挪用”,用作送给沈括的礼物,和给苏轼讲解钱塘海潮原理的“教具”。

  “确实如此!”

  明远笑容可掬地回答。

  “我实在是受到存中兄的启发,存中兄能在木板上制出立体的山川地形,我就想,那是不是能将水下的情况也一起做出来呢?正好有这透明玻璃在,将水注入其中,可以同时观察水上与水下的变化……”

  他这话一说,沈括与苏轼都呆住了。

  这两位之一,首创了“立体舆图”,但即使是沈括,也没有想到可以利用透明的的玻璃器皿,将“水下的”立体舆图也做出来。

  “……所以小弟请教了有经验的渔民和水手,又参考了本地的舆图,大致做了一副这样的舆图出来,想要赠给存中兄。但是刚才子瞻公一提,小弟马上又想起,这也正好可以用来演示钱塘大潮的行程。”

  他说着,向酒博士讨要了一壶清水,壶嘴紧贴在玻璃匣子的一边,缓缓地将水倒进去。

  透过玻璃匣子,可以清楚地看见匣子里的水位迅速上涨。

  而苏轼则表情紧张地紧紧盯着玻璃匣子里,标示“杭州城”附近的那一段水面。

  随着匣子里水面的匀速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