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十万贯【第二更】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井田,只要能让他花钱,就是好事。

  于是,当人们反复商议应当如何筹钱,如何购置井田时,明远终于找到机会开了口。

  “先生,这可巧了,家父日前来信,命学生在京兆府或者是凤翔府购置田地。”

  他话音刚落,吕大临等人虽然惊讶,但都露出稍许舒了一口气的神色。

  因为大家都没有钱。

  张载原是个穷书生,即便中了进士之后,也没做几年官就返回关中,教书育人。他原本的一点点积蓄都用在了办学和资助贫困学生上了,连带一直追随他的学生,其实也在一直偷偷往老师口袋里贴钱。

  而昨天明远交上的那200贯束脩,实在是解了张载的燃眉之急。横渠门下的收支一下子平衡了,而且还突然有了盈余——当然购置足够数量的土地作为井田还是不够的。

  “远之,令尊是为何而置产?”

  张载望着明远,似乎想要看出这个小弟子真正的心思。

  明远:哟……这得现编。

  “如学生昨日所言,家父生意上略有所得,原就想好了将来落叶归根,回到陕西做个田舍翁。另外也是为舍妹将来计。”

  明远只是略提了一下十二娘,大家就都懂了。

  如今世风如此,妆奁丰厚的人家容易招到高质量女婿。

  “我家买了田地,也并不急用,不过是为了手中银钱能够保值。”

  明远先表明了他一家人不需要以这些田地过活。

  “且这些田地到手,也是一样要雇佃户耕种,何不先借与书院,作为试验井田之用?”

  事实上,对于明远来说,也是一桩好事。

  他早就想置办些田地了,但是田地需要雇人打理,他家人口单薄,他又分身乏术。

  而现在,张载想要以横渠书院的名义,购置一部分田地以试验井田。计划中的田地规模是九顷,按照陕西的地价,一顷地200贯可以买到。九顷地就是1800贯,挑选好一点的地块就是2000贯。

  他能够一次性花出2000贯购置土地,还有横渠门下的师兄弟们帮他照管……这种好事,明远想都不敢想啊!

  如此一说,吕大临、李复等人相互看看,都觉得这事能成。

  张载却问:“凤翔府也可吗?”

  明远点头:“那是自然。先生您难道忘了,家母也是横渠镇人。外祖舅父,皆住横渠。家中田产置在横渠,家父家母都是千肯万肯。”

  张载便点点头,微微闭上眼,不再说话了。

  显然这位大儒并不太适应热闹喧嚣的长安城,而是认为横渠镇更适合他做学问。

  一时间皆大欢喜,一众横渠弟子们脸上都露出笑容。

  谁知明远却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学生有一点点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如果他把这话放在前头说,也许这话就“不当讲”了。

  但是现在明远成了“出资方”,资方的意见大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