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十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烟刚起,李参身上背着转运使的职责,必须亲自去延州看一看,不可能再将心思与精力放在“青苗法”的推行上。

  明远大致了解了情况,便谢过薛绍彭。

  他借口家中有事,向教务主任吕大临请了两天假,此刻便在长安城的街道上闲逛。

  “明小郎君!”

  当他路过张家的豆腐坊时,张嫂赶紧出声招呼明远。

  “您学问最好,能帮忙看看这个吗?”

  明远是横渠门下的消息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而陕西一地最有声望的学者便是张载。长安城里,但凡听说是张载弟子,人们都会礼敬三分。而“张家白玉豆腐”的张嫂,早已成了全长安城最信任明远的人。

  明远过去看时,发现那竟是一张向官府申请“青苗贷”的申请书。

  “怎么?您也要向官府借这‘青苗贷’?”

  明远露出一个“万万没想到”的表情。

  “是呀,”张嫂也是一脸的迷茫,“我寻思着我又不种地,跟这青苗贷应该没什么关系……”

  明远匆匆将申请书扫了一眼,便道:“可张嫂您需要借贷吗?”

  张嫂脸有点儿红,却很坚定地点了点,说:“想借。”

  原来这位豆腐娘子自从开始经营“白玉豆腐”,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已想在长安市另一处坊市内开一家分店。人手和店面都已经物色的差不多了,本钱却还是不太够。

  明远顺着话问她:“利钱要两分呢,您开了新店之后能还上这利钱吗?”

  张嫂很自信:“铁定能还。眼下我还缺10贯本钱,但只要店开起来,2贯的净利,只要两个月就能赚回来了。”

  明远顿时点点头:“那您应该借。别管它名字叫什么,官府的借款比民间放的高利贷要便宜好多。”

  张嫂连连点头:“可不是?”

  她原本确实是有些心动,想要借这“青苗贷”的,但着实是被这种贷款的名字给搞晕了。现在听明远这么一解说,立即有了动力,当下叫过伙计看摊,她自己准备拉着家里那口子去官府申请贷款去了。

  明远冷眼旁观,心想:说到底,还是在人民群众中宣传不足的缘故。

  有贷款需求的人不敢借,被要求借贷的人未必适合借。

  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正想着,前头走着的张嫂忽然停下脚步,转身问明远:“明小郎君,知道您贵人事忙,不过我上次问您的……”

  明远一愣,忽然想了起来,拍着前额说:“这几天太忙,我完全给忘了。我这就去西市问问去。”

  张嫂连忙摇手:“不妨事,不着急,我只是想着,要是新店开起来,怎么着也要‘宣传’一下才好。”

  张嫂拜托明远的,其实是“广告”。

  长安城里大多数店铺大多在店门口放置了招牌、招幌之类的广告来招揽生意。这在张嫂的铺面外已经有了一幅“白玉豆腐”的大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