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7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是,这消息一旦传出,各地捕来的蝗虫一时竟变得抢手。汴京城外郊县中有饲养鸡鸭的,立即也学了这法子,将晒干的蝗虫磨成细粉,喂鸡喂鸭。

  效果立竿见影,鸡鸭还没长大之前,肉质是否肥美还无法判断,但是这些鸡鸭大多身体健壮,不易得病。

  而界身巷里最终竟出现了一间小小的“蝗虫交易所”,专门买卖晒干的蝗虫——这是明远绝对始料未及的。

  在粮食方面,去年他拜托广西邓宏才,在南方采购大量稻米。按照邓宏才信上所说的,他已经快要把交趾国的粮库都买空。邓宏才甚至戏称,就算交趾国这时想要对外用兵,也绝对征不上足够的军粮。

  这一大批稻米如今已经随海船运抵杭州,之后会再通过运河运往扬州。待到了扬州,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能够较快地抵达汴京了。

  但凡哪里州县需要调粮,明远手下立即能把这些粮食运上去,平价卖给当地人。

  “汴京-洛阳”公路最近也已开始动工,正大量缺人。如今各家施工队都派人守在各处路口渡口,一见到有流民自北而来,立即抢上前去招募,许以粮食和工钱,且应承了专人照顾老弱妇孺,用这种法子,把流民赶紧招到自家工地上做活。

  唯一可惜的是,洛阳到汴京的这条道路位置还是偏南。北方流民一路南下,依旧要吃不小的苦头。其中颠沛流离之惨状,见者也难免唏嘘感慨。

  王雱听明远细说了一番,眼中流露出钦佩,握着明远的双手道:“远之贤弟,辛苦你了。”

  这些都不是明远这金融司监司的分内职务,但是明远另有一个身份,是商人,富商,巨商。

  他用现代商业管理的手段来安排这些事,比起人浮于事的大宋官府,恐怕还要更高效些。

  王雱听说明远的安排,似乎有了不少信心,眼神中也多几分光彩。

  他没有在明远这里多留,匆匆去了。此后明远有好几日都没有见到王雱。

  到了三月下旬,明远正掰着指头计算种建中什么时候才会进京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阴云密布,随后飘下了两三点细细的水滴。

  “下雨了!下雨了!”

  明远面前的街道上,有不少人冲向开阔地带,仰头望天,伸出手,仿佛想要拥抱这忽然降落人间的甘霖。

  只可惜细雨只稍稍飘落了片刻,转眼间雨散云开,日头重现——雨停了。

  “哎呀,只这么点雨……”

  有人埋怨。

  “听说老天爷是有灵的,天子不德,便久旱不雨。”

  不知哪个嘴快的,嘟哝出这样一句。

  明远在旁听见,心想:呵呵!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果然在民间影响巨大,几个世纪以后的宋代,还是不能消弭。

  旁边赶紧有人提醒:“快闭嘴,这话难道也是能随便说的?”

  原本那人却倔强:“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