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章 百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交给史尚——他觉得史尚消息灵通,人面又熟,很适合从事新闻业。

  然而史尚却婉拒了,并且推荐了一名此前《汴梁日报》创刊时就在的管事主理报纸的运营。

  “我这人,性子浮躁,最是贪多嚼不烂,只想跟着郎君见见世面。”

  史尚笑嘻嘻地解释。

  明远想想也有道理,史尚当初甘愿投到他麾下做一名“大管家”,除了高薪的吸引力之外,也有明远答应他,会带着他增长见闻,开阔眼界的缘故。

  明远便点头答应了,并且告诉史尚,他想要找“投资机会”,也就是让钱生钱的买卖,请史尚帮他留心。

  史尚见竟有这种任务交到他手中,难免激动得双眼发亮,双手一拍,大声应了,赶紧上街去了。

  明远也自己在汴京城中闲逛,一面逛一面盘算他已经花出去了多少钱,刻印与报业算在一起,大约是二十万贯上下,一个朱家桥瓦子,已经投下去十五万贯,宫黎那边的玻璃作坊,现在还全是净投入——预计在未来两年中,他会在这个项目上花掉至少十万贯。

  再加上入京之后各种杂七杂八的开销,租院子,聘用人手,在各家瓦舍预订閤子,书画文玩古董……他已经确定可以花出五十万贯,加上在京兆府花的十万贯,他再花个四十万贯就可以达到一百万贯的“第二阶段目标”。

  这样一想固然有些成就感,但只要一想到一百万贯后面还有一千万贯,还有一亿贯,明远就……

  他需要继续拓宽思路,放大格局——争取尽快把钱都花出去。

  明远一面想,一面在汴京街头溜达,忽听身后有人叫他。

  “明小郎君——”

  明远一回头,只见街对面站着一个黑瘦的汉子,一时竟想不起来是谁。

  那汉子见真的是明远,一咧嘴,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这个招牌式的笑容勾起了明远的回忆:“姚小乙!”

  姚小乙本是长安城中西市的瓦匠,懂得如何制土法水泥,因此帮明远家装过坡道和盲道,也帮明远一起修了竹笕水龙。

  后来明远听说姚小乙被李参征调去了军中,再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了。

  姚小乙望着明远,笑得高兴:“明郎君,好久没见了。当年多亏您引荐小人去李转运使那里,小人如今,也算是吃公门饭的了。”

  明远:……我有引荐过吗?

  他明白姚小乙的意思,如果当年他们没有合作一起修长安城外的竹笕水龙,水泥就不会被李参看中,姚小乙也就不会被李参从长安城的西市中提拔。

  现在看来,姚小乙大约已经有了吏员的身份,是一位光荣的大宋基层工作者了。

  明远左右看了看,想找一个地方,与姚小乙坐下叙旧。毕竟他们这也算是“他乡遇故知”。

  刚好左近有一家正店,门前搭着彩楼欢门,便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