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4章 三米粗的红色光束,离开_开挂的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苏哲、范晓明等一众人吃过早餐后坐上西北电子科技大学安排的大巴车。

  一行三百多人将乘坐大巴车前往离西北电子科技大学五十公里远的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坐落在一处山沟沟里,周围二十公里内没有人烟。

  大巴车队在路上行驶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顺利的到达了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被小山丘所包围,进出就靠一条公路。

  苏哲一行三百多人到达,稍作休息后开始参观逐光工程基地。

  这个山沟沟中有着不少依山而建的大楼,可最为显眼的是山沟沟的中心位置。

  在山沟沟的中心位置有着一个直径三十米的圆形建筑。

  赵国安院士介绍后,大家知道这是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的接收器。

  这个接收器能够从多个方向接收传输能量的光束。

  上午一行人参观了逐光工程基地,下午的时候,一行人来到了逐光工程中控中心。

  中控中心有着一个很大很大的屏幕,屏幕中有着众多的分画面。

  有地面接收器的,有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

  赵国安院士兴奋的介绍着这些。

  一开始,赵国安院士总体介绍了逐光工程。

  逐光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在地球外太空建造太阳能发电站,再通过无限传输的方式将能量传输到地球地表。

  赵国安院士科研团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解决了绝大多数难题,唯一没有解决的是太空到地表能量传输的问题。

  在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使用的是微波传输,可微波传输弊端太多,导致的结果就是逐光工程迟迟不能突破。

  现在,逐光工程的整个过程是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将收集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接着将电能转化为特定波长的光,也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再通过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发射器将光能传输到地表,在地表的接收器接收光能后,将这些光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通过调频变压就能并入电网了。

  对逐光工程做了简单的介绍后,赵国安院士开始给众人讲解中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各个画面。

  地面接收器上午众人都参观过,赵国安院士一句话带过,之后重点介绍了处在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发电站。

  大屏幕的画面中,太阳能发电站整体看起来如同一把撑开的雨伞一样。

  赵国安院士一边介绍一边看着大屏幕。

  “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处在离我们三万多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在我们的设计中,那些发电板始终正对着太阳,而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搭载的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发射器始终朝着逐光工程基地。”

  “说实话,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难,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来调整,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动力由九台等离子发动机提供。”

  “大家知道,等离子发动机不仅需要能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