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六十八章 印度开打_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道文明和科技主导的热兵器文明,有着很大的不同。

  反映在军事上,单单是部队编制,就有着质的区别。更别说具体的作战思想了,精兵政策,精简后勤,全天候快速反应,将军队中精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就是其最核心的作战理论。所以,大多数的远征军众人,心中最常规最正统的作战方式,就和这个时代的热兵器时代战术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也就是在三号时空的时候,远征军十二巨头关于部队编制的的讨论会出现争论的原因了。三号时空的集团军编制,其预想本就是加快现代化进程,将部队一步步的过渡到以空军和装甲突击力量为核心的作战思想上来,逐步的和三国时空的装甲武士为核心的军事作战思想接轨。

  但是荀攸和司马懿却是认为,这样的转变太快,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武道文明的军事思想,能在这二十世纪初的世界大战中行得通吗?三国时空精锐的装甲武士部队,能和现代时空人类的大机器工业文明酝酿出的成千上万的坦克海相抗衡吗?

  这却依然还是个未知。

  而且,帝国的装甲武士部队虽然精干,但仍然是需要及其专业和繁琐的配套辅助能力,这在现在的三号时空依然是难以满足。

  总之,理解了荀攸等人的忧虑过后,李哲决定,帝国的工业化进程仍然要加快,帝国的机械化部队规模仍然要扩编,至于缩减编制。暂时还是先不要考虑了,在这个战争各方都在拼命的扩大作战规模的时候。逆历史潮流而行,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

  因此。帝国国防军的扩编在1916年仍然在持续扩大的进行。

  很快,1916年六月,高加索方面的三十八集团军和西亚方面的十七集团军的扩充计划先后完成,帝国工业,飞机和坦克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新疆和西边紧邻着新疆的碎叶省,作为连接帝国西部疆域的重要衔接点,工业产值从无到有,很快的成为堪与东部地区相抗衡的重要工业区。

  支撑起这庞大的建设规模的,是中亚地区丰富的地质矿藏:钢铁。石油,天然气,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出产,同时也支撑着西亚总督区和高加索总督区两个重要的军事区的后勤。

  在非洲,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投入上百万大军正在北非的沙漠戈壁地带鏖战。而拥兵二十多万,战车飞机都是规模庞大的西亚总督区,却是雄踞亚欧非交界地带,在仅仅一河之隔的旁边隔岸观火。虎视眈眈,让战争双方在大兵力投入作战方面都是有些小心谨慎。

  而高加索,却是仍然像是插进欧洲心脏中的钉子一样牢牢的嵌在那里,时时刻刻威胁着土耳其和乌克兰。让同盟国困惑之极。

  总之,如今对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来说,中华联邦都是一个恐怖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