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5章 南洋风起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是因为相信这水泥和生铁的产量会不断地提升。”

  “两年前在下到旧港时,旧港水泥总产不过七百余万石,生铁产出不过五百余万斤。”

  “到了眼下,这些东西的产量翻了两倍不止。”

  “主事您说说,若是再过几年,这些东西的产量又能有几何?”

  周奇爽朗一笑,而徐霞客感受着脚下的水泥路,抬头看了看水泥路的风景,也不由笑道:

  “倘若国朝能岁产数万万石水泥和生铁,恐怕天下人都能踩上这水泥路了。”

  “是啊!这也是在下所愿。”周奇心生神往,双目之中似乎看到了十几年后大明鼎盛的场景。

  或许他们根本不敢想,他们所希望的数万万石,也不过就是后世百分之一的产量罢了,更想不到数万万斤的生铁,连后世钢铁产量的千分之一都无法达到。

  可即便如此,哪怕能达到后世产量的百分之一,大明每年也能兴修起数万里的省道、府道。

  “不知眼下旧港有多少我大明百姓了?”

  憧憬许久,徐霞客回到了现实,询问着周奇,而周奇也不觉得这是什么秘密,笑着说道:

  “约三百七十万人了,不过据说从今年开始,迁移旧港的百姓数量,不能超过五十万人,多出来的则是迁移前往南州和小西洋监察使司。”

  从天启四年十月到眼下天启九年正月,四年三个月的时间,大明迁移了三百七十万人南下旧港。

  这自然还不包括小西洋监察使司和南州的移民,如果加上这些地方,大概是迁移了三百九十万的程度。

  能迁移这么多人,虽说有朝廷出力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福建、广东两省许多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

  正是因为朝廷出力,皇店船只足够,福建、广东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大明才能保持每年近百万移民南下的频率。

  只要皇帝不怕背负骂名,只要百姓愿意迁移,朝廷有钱粮,实际上移民实边也并不难。

  比如洪武年间就一口气迁移百万百姓入云南,而且走的还是陆路,前后花费的时间也不过八年。

  眼下旧港的移民,基本都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而来,仅仅福建一省,便迁移二百余万人,广东百余万人,其余各省不到百万人。

  可即便如此,福建、广东两地在天启七年以来遭遇大旱后,还是有人不断逃荒。

  不难想象,当地的土地兼并和环境恶劣已经到达了何种恐怖的程度。

  哪怕几经迁移,但眼下的福建,广东两省,依旧没有办法施展一人三亩地的政策,甚至连一人一亩地都很是艰难。

  这不是说福建和广东有多少士绅豪强,而是当地的人口着实太多。

  天启九年,两省总在册分别是福建六百九十余万口人,广东四百二十七万口人,而田地分别是一千五百五十九万余亩,和九百二十四万亩。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