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91章 谋国先谋身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孙传庭也挑不出毛病。

  之所以要区分城镇和农村户口,不是因为要划分人群,而是为了杜绝分地时的政策施行错误。

  有了户籍本上的“农村户口”,就不会出现分地时士绅豪强勾结官员,让农民证明自己是农民的操作错误。

  四川全省,大概有四百万农民,他们手中的土地大概在四百到八百万亩之间,勉强苟活。

  如果这次再下发九百万亩耕地,那么在满足三亩保障田的政策下,基本上是能进而达到人均四亩的政策。

  三亩能保证人活着,而四亩能保障人活着轻松,时不时尝尝肉荤。

  所以,这个政策看到这里的时候,孙传庭便已经觉得自己无悔了。

  他冲冠一怒杀了士绅,换四川百姓享几十年清福,这在他看来是值得的。

  不过,他低估了朱由检,因为在户籍、分地政策之后,还有一条事关全国的政策。

  【废除有关农村各类杂项,四川全省作为试点,田赋以十赋一征收】

  看到这条政策,孙传庭坐不住了,而李邦华也高兴说道:

  “这计策若是在国朝实施,恐怕国朝的田赋会增加许多……”

  十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的征收,这看上去很多,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天大的仁政。

  要知道御马监旗下田地都是十赋三,按道理来说这次分地过后,百姓也应该十赋三,但眼下改成了十赋一,也就是每亩地最少少交几十斤粮食。

  一亩地几十斤,而眼下分地过后可能人均四亩地,也就是说朝廷免了百姓最少近二百斤粮食。

  这二百斤粮食,能多养活一个孩童。

  面对这条政策,士绅豪强们估计会很纠结。

  免除了杂项,那么他们每亩地能少交十几斤粮,但问题朝廷要清查田亩和户籍,这么一来他们隐瞒的田地就藏不住了。

  不过,士绅豪强也分大小,对于小的士绅豪强来说,他们的田地本来就少,隐瞒也就是隐瞒个几十亩。

  但是如果这条政策施行,他们数百亩地能免除近万斤粮,远远超过那隐瞒几十亩的产值。

  因此,中小士绅会支持,但大士绅恐怕会反对。

  只是,如果这田赋再进一步降低,那么就连大士绅恐怕都会支持。

  可这样的政策如果在全国实施,那么大明的田赋确实要像李邦华说的一样下降了。

  “眼下国朝军屯田已经超过了一万万三千万亩,民田七万万四千万亩。”

  “军屯田此前按照三成缴纳田赋,国朝因此每岁增加近七千万石田赋。”

  “民田虽然田赋三十赋一,只交两千六百万石米麦,但大头实际上是杂项,各类杂项交下来,合计在七百万两左右,每亩地实际上需要交二十几斤米麦。”

  说到这里,李邦华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如果军屯田和民田合并,那么这八万万七千万亩耕地都交一成田赋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