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_庶子夺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玄策甘愿效死的缘故之一。

  王玄策道:“殿下运河之论虽无甚大错,但万一叫旁人听去终归不妥。殿下虽是简行南下,可知道殿下行踪的想必不少,还是谨慎些的好。”

  王玄策之言,无非就是担心李恪因出了长安这是非之地便放松了警惕,故而提醒道。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

  李恪虽是轻装简行南下,但是拜张元素所赐,那日在洛阳码头,张元素竟摆出洛州大都督的仪仗迎接于他,只要不是个傻子,谁还不知道张元素如此大张旗鼓迎接的是谁。

  眼下的运河表面虽然看起来还算安静,但李恪知道,他不日便将抵达扬州的消息恐怕已经到了江都了。

  “铮、铮、铮...”

  李恪心中还在想着此事,河面之上,就在李恪所乘大船的一侧,竟突然传出了一阵悠扬婉转的琴声,传入了李恪的耳中。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

  这是作自东汉才女蔡文姬手中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李恪虽算不上好乐之人,但耳濡目染之下,对于这样的名曲自不陌生。

  “好曲,这弹琴之人琴力不俗,没想到在这河面之上竟还能听到如此琴音。”李恪虽不善弹琴,但他在长安时久在宫中,又常同秦怀道等一众权贵子弟混迹于酒肆之间,倒是练出了一副好耳力,听着耳边的琴音,对身旁的王玄策道。

  王玄策是真正的好琴之人,他听了河面之上传来的琴音,又听了李恪的赞叹之语,对李恪道:“这琴音哀转凄婉,既切切如雨丝,又绵绵如江河,深得此曲三味,恐怕就算是京中名家琴师也未必能有此造诣。”

  王玄策好琴,而王玄策对着琴音的评价极高,李恪不禁对着弹琴之人也来了兴致,于是李恪循着琴音传来的方向回头望去,果然,在李恪所乘的大船之后,正有一艘小了些的花船跟在他们的左后侧。

  李恪看着跟着他们后面的竟是艘花船,于是对王玄策问道:“左右行水路无事,先生也极喜这琴音,本王便请这船中乐伎上船奏上一曲,打发时间如何?”

  这艘花船虽未挂船旗,但寻常百姓人家的行船不会是这副装扮,这艘花船多半就是青楼女子所乘,既是青楼女子,李恪请来为他们弹上一曲也并无不可,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如此也好。”王玄策听了李恪的话,先是顿了顿,接着脸上便露出了意动之色,回道。

  李恪闻言,当即对身后掌帆的船夫吩咐道:“后面花船上所弹的曲子甚好,你等速寻人去将船上弹琴之人请来。”

  “诺。”李恪有言,身后掌帆的船夫得令,下去请人去了。

  水上行动不便,自然不必陆路上来地便捷,不过好在李恪倒也没有等上太久,不过盏茶的功夫,被遣去请人的船夫便将人带了过来,只不过来的人倒是叫李恪颇为讶异。

  李恪原本只当来人是专在这运河之上为人唱曲儿营生的乐伎,想必样貌不会太好,否则又何必要这般辛苦,每日在运河之上漂泊受累,可当船夫带着乐伎出现在李恪的眼中时,李恪却一下子愣住了。

  来人女子眼如新月,眉似春柳,身着浅紫色轻纱及地长裙,腰束花带,发髻盘作双环望仙样,鬓下垂下的发丝随着轻飘飘的衣角随风扬动,自是姿容窈窕,仙姿佚貌,倒是大大地出乎了李恪的意料。

  “奴家仙娘拜见公子。”女子走到李恪的身前,屈膝拜道。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