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世家的力量_北齐帝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闷死的也不一定。

  高纬也同样对胡长桀考察了一番,胡长桀怎么说呢,业务能力一般,但胜在有长远的眼光,平衡能力——也就是统筹全局的能力不弱于赵彦深,可以让每一个和他合作的同僚都发挥出长处。

  高纬没有选择一些年轻激进的臣子,反而偏向于老臣,这便足以说明高纬求稳的态度。

  年轻的臣子诸如元文遥之类的,虽然很有天赋,也的确对政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毕竟缺乏历练,性格也不够稳。

  除了元文遥,还有十几个出自世家的官员高纬很看好,所以高纬大笔一挥将他们个个都分配了任务,到高睿等人手下协助赈灾,尤其是最严重的高睿那边,如果有世家子协助,难度会小很多。

  世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可不是开玩笑的。

  世家在科举还没有盛行之前,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俗话说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世家的名头有时候比圣旨还管用。

  其中北齐便有著名的七望五姓中的六望,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还有一个是陇西李氏,李渊都要腆着脸往陇西李氏那边认亲戚,人家还不见得待见他,可想而知世家地位多高。

  而从那“捐”出来的一万多私兵则可以窥见世家所拥有的巨大能量。

  高纬这次之所以可以拿他们当刀子使,是因为在高纬执政之前,世家在朝堂的力量很孱弱。

  世家子弟遭到鲜卑勋臣的压迫、排挤,北齐本身又亲近鲜卑,很多管理部门都换上不懂政务的鲜卑人。

  那些鲜卑人并不会管理民生不说,还平白的挤占了官位名额。

  世家子弟也面临就业危机,而高纬正好需要一个强力的力量来帮助他。

  赈灾、人才、制衡勋贵。没有比世家更好的助力,所以二者一拍即合。

  世家子弟能力的确值得认可,部分下放到地方为官,很快就将前任鲜卑官员留下的烂摊子治理的井井有条。

  可是世家壮大的威胁也不是没有,那就是世家传承悠久、根深蒂固。

  他们有的甚至可以追朔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代代官宦出自世家门第,造就了如今这样的庞然大物。

  在科举还没有大行于世的时代,世家几乎垄断了所有政治资源。

  也不是无人尝试过打破世家垄断,如汉代的举荐制度,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可是推行来推行去,这些选拔人才的政策最终都变成了世家子弟的角逐场,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其由来如此。

  高纬也担心世家坐大的后果,但是他目前只能选择世家。

  无他,因为如今满朝文官大多都是出自于世家,即使有少数寒门,也鲜有不依附于世家的。

  不是因为世家用了卑鄙的手段,而是因为寒门学子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处境,那便是无书可读。

  那时候书籍是十分贵重的,寒门绝不可能有这样奢侈的东西,这些书籍大多都被世家捏在手里。

  没有书读的寒门子弟不依附于世家,那么就没有学习的资源。

  更别说,你想巴结人家,可你有这个人脉吗?

  不是所有的寒门学子都会这么幸运。

  首先在知识上,寒门学子便已经落后于世家子弟,而知识便从一方面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高低。

  因此就算给寒门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寒门学子也是斗不过世家子的。

  在科举初次开启的隋唐,中举的也多为世家子弟,寒门很少有中举的机会。

  至少高纬目前还没有发现有能力卓越的寒门士子。

  不过要制衡世家,保持朝堂上寒门和世家的一个平衡,也不是没有办法……

  要不来一场科举?

  高纬想了想,最终也只是轻轻一叹,还不到和世家翻脸的时候……

  【那,规模小一些总可以了吧?】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