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03)莫干,莫干(三)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四千骑军增援,看上去兵力与当面敌人的差距并不大。按兵法上所说,敌则能战,我军也有了与敌人一战的本钱。但帐却不能这样算。左军的四千人从燕东到莫干,路上便走了十七天,携带军粮也只吃到半路,等赶到莫干,马力匮乏人员疲顿,所以他们称不上援军,只能徒壮点声势。”

  孙奂不愧是老军务,一番话有理有据句句都落在实处,不抑不扬娓娓道来,不仅把大军两个月来遭遇的种种境况描述得清清楚楚,还给在座的人包括齐威在内都留足了颜面,大家心中感佩之余,脸色不禁都是一红。孙奂说的“战果并不显著”,其实是在给大家脸上贴金。自留镇出兵至今两月,大军伤亡不及六百,真正死伤在敌人手里的不过数十人,其余多是疾病时疫所致。就凭这点子微不足道的伤亡,哪里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果可言?提督府最初制订的秋季作战方略中,对中路出留镇大军重点强调一个“快”字,再三要求中路军行动要“迅捷果断”,进军要有“雷霆之势”,建议必要时可将马步军分开使用,利用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实施大范围大纵深穿插,争取在黑水城以南莫干以北大规模成建制地消灭敌人。结果呢?大军花了三十九天才从留镇走到莫干,平均下来一天还没走到十里路,就连行军都不能算;这与商成提出的方略简直就是南辕北辙!事实上大家心里都明白,在孙仲山十天才走到鹿河那一刻,秋季方略就完全没有继续执行的必要了。但因为方略上有“两路大军指挥可依凭当时情况便宜行事临机决断”字样,所以中路军进军犹疑迟缓和东路军莽撞出兵这两桩明显与方略背道而驰的行动,都没有受到卫府的制止,最后就导致如今的局面。现在,两万精锐赵军在鹿河莫干一线进不能进退不甘心,只能是空耗粮草,而兵力匮乏的燕东则是一日三惊形势危如累卵。

  局面演变如斯,坚持依照方略执行的郭表、张绍和孙仲山都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在战役中分别承担不同职责的孙奂、西门胜、邵川、文沐等人,他们虽然是奉命行事,但也有责任。他们本来应当从现实情况出发,根据局势的不断变化而建议对方略进行及时的调整,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却都没有注意到局势在一天天地恶化。或许,他们已经注意到了现实状况与方略中的预计有偏差,但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们都没有采取任何有利举措来努力扭转这种局面。

  认真追究起来,目前正在枋州养病的商成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七月中,当郭表反复陈辞坚决要执行秋季方略时,他就表示反对。不错,燕山卫在过去两三年中,的确涌现出以孙仲山孙奂邵川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前程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