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114)东倭国是(十七)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被桑秀她们笑话吧?

  商成换了个话题,告诉她,她爹昨天才来过庄上一趟,不过是过来谈公事,因为家里还有别的客人,几句话说完他就回衙门了。

  二丫眨着眼睛想了想,问:“是不是朝廷又要在哪里用兵了?你也要去?”

  “不清楚。”商成说。

  “不想说就算了。”二丫明白这是商成在糊弄她。商成从来不在她们面前谈论公事;她爹早前遇见什么麻缠公务的时候,还要和她娘说道几句,可自打到了燕州之后不久也变了,再忙得晕头转向也和在家里说,有时候她娘见他累得狠了关心一下,一句硬梆梆的“衙门里的事情少打听”便甩过来,她娘经常被哽得翻白眼。但是,这一回情形不同以往,哪怕和尚大哥不告诉她,她也知晓些内情。她就象个准备偷小鸡崽的馋嘴猫一样,探着头凑近商成,盯着他说:“朝廷要打仗,能不告诉别人,还能不告诉你?一一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朝廷要在北方用兵了。”

  看着她的顽皮模样,商成笑得仰起了脸,顺便和她拉开点距离一一他都能感觉到她脸上的温热了。他问道:“你听谁说的?”

  二丫既得意又害羞,重新坐下红着脸说:“回来的时候,半道碰见永盛昌的大东家袁澜,他告诉我的。”

  商成笑了笑。他就说嘛,二丫天天都在庄上,能从哪里听说朝廷出兵的消息?肯定是别人告诉她的。而永盛昌的袁澜就不同了。永盛昌是上京城里数得上的大商号,分号遍步南北各地,袁家也是中原地区有数的大商贾,和官府中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说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很正常。再说,出兵东倭本身就是一桩大事,想彻底隐瞒下来很难,想不教人议论就更难,因此京城里有点捕风捉影的谣言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官员们有猜测议论,与官场上的风云变换利益关联的商贾们自然就不会掉以轻心,以永盛昌和袁家的关系,肯定能够知闻一些风声。只不过,有一点他想不好,眼下高小三虽然不在,可货栈不是还有别的大管事在经营着么,怎么袁澜会和月儿说这些?难道袁澜还真以为,刘记货栈之所以能够起死回生,买卖还做得蒸蒸日上,全是因为有了两个小女娃的那点半瓶水本事?另外,当初因为霍六没把白酒生意的大头交给自家的刘记货栈,而是交给了永盛昌,结果气得十七婶好几天都没吃下饭;连带着,她也恨上了袁澜和袁池俩兄弟,直接就把永盛昌和袁家拉进了黑名单。不仅她恨袁家,刘记货栈里别的掌柜和管事也都恨永盛昌,年前在京里挑选各地合作经营仁丹的商号,甚至都没人去知会袁家一声,似乎压根就没有这家买卖字号一般……

  他还听月儿和二丫说过,在仁丹风波发生之后,袁澜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