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风正一帆悬_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近子时,乾清宫东暖阁内依旧灯火通明,朱瞻基坐在龙案之后批阅奏折,案上的热茶换了两次他都浑然不觉,当最后一本奏折批完之后他才将身子靠在龙椅上闭起眼睛养了会儿神。

  “万岁爷,该歇了吧。微主子过来催了好几次了!”小善子又端来一碗银耳百合粥放在案上,“这是微主子亲手做的,微主子说天太热,万岁爷连着熬了好几宿,怕是肝火旺,喝这个最是消火去暑的。”“哦?微主子来过?”朱瞻基拿眼朝楠木落地书隔屏风看了看。

  “来过,不过又走了,说是不敢打扰万岁爷看奏折,只是叮嘱奴才把冰镇的酸梅汤换成了新沏的菊花饮。微主子说了越是天热劳碌就越不能喝那些冰冷的东西,喝些热茶热汤把汗出透了才是最好!”小善子一边说一边歪着脑袋想着若微好像还说了些什么。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朱瞻基端起那碗银耳百合粥用银勺舀着送入口中,不冷不热,温润适中,一时之间又感慨颇多,心细如发体贴入微,这就是若微。

  她总是惦记着自己是不是累了热了,可是她不也是跟着他熬到现在吗?他很想立即起身回到内室就寝,可是目光落到龙案上面一本打开的奏折不由又眉头紧锁。

  父皇走得太过突然,以至于陵寝未定,如今仓促之际如何能在朝夕间修出一座帝陵来呢?想到此自然就会想到长陵,对于皇爷爷永乐大帝也更加由衷地佩服。

  长陵位于京城西北,是永乐皇帝生前预建的,长陵始建于永乐七年,几乎与紫禁城同时动工。

  当时永乐皇帝命、礼部尚书赵与善视风水的江西术士寥卿等人勘察了北京四周的山山水水,最终才选定了这处有黄花岗、居庸关等军事要塞为屏障的黄土山为“吉壤”。

  随后永乐帝亲自驾临视察并改封黄土山为“天寿山”。

  营建过程中征用了山东、山西、南北直隶、浙江等地的大批工匠与民夫,甚至动用了驻扎在北京附近的官军。

  历经四年,直至永乐十一年,长陵的地下玄宫才正式建好,而地面建筑一直在修建过程中,直至现在这最大的建筑恩殿才初具规模。

  现如今摆在朱瞻基面前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父皇兴建陵寝让父皇的梓宫早日得到安置,桌上的奏折就是关于此事。

  正在费心思量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远处的西暖阁内响起一阵悠扬的琵琶曲,朱瞻基不由笑了,他手拿奏折站起身向外走去。

  “万岁爷,要就寝了吗?”小善子跟在后面问着。

  朱瞻基轻哼一声出了正殿步入西暖阁,西暖阁是皇帝的寝宫,九间居室,楼上楼下共设二十七张寝床,原是为了方便帝王随处居寝,如今倒成就了他与若微寻芳觅踪的趣事,循着声音步入楼上内堂,只见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