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何夕的想法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搞得这么被动。

  固然,朱元璋称赞王保保为天下奇男子,绝非浪得虚名。汤和在王保保手下败阵,也是情有可原。甚至汤和没有被王保保吃掉,只是拢营自守。也说明了汤和的能力。

  但是,比起傅友德,冯胜没有大的败绩。就显得不大好看。冯胜与傅友德并不是没有犯过错误,比如冯胜当今攻高邮的时候,高邮守将诈降,将冯胜派进高邮城中的将士全部斩杀。冯胜当时被朱元璋重重责罚,好没有面子。那种影响整个战局的失误与失败,却是没有的。

  历史上,冯胜之所以被拿下,并不是冯胜有什么大问题,而是朱元璋猜忌之心忍受不了冯胜的威望,

  而今却不一样了。

  何夕明显感觉到,朱元璋对北边大军并没有太多担心。固然是朱元璋有权力制衡,派遣王爷领军等等手段,往这里参沙子,从某种程度来说,何夕也是朱元璋参在北方的沙子。

  即便冯胜有异心,何夕是绝对不可能跟冯胜走的。

  还有南京京营的战斗力现在到了什么程度,何夕自己都不大知道。他毕竟不好探查,他只能从南京城头数以百计大炮,还有太平铁厂中一代代更新的火器明白一点。那就是南京京营火器化程度越来越深。战斗力,估计已经强过北放边军拳头部队了。

  历史上朱元璋的担心,其实也是大明一个痼疾,那就是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分离。之前朱元璋与徐达能达成互信,可以将北边百万大军放在徐达手中。而承平日久,即便朱元璋怎么训练,怎么保持,南京京营的军队战斗力,都会呈现衰落的趋势。而北边与鞑子一战战斗,边军战斗力保持得更好。甚至能更上一层楼。

  于是就出现了,大明最精锐的军队,不在皇帝手中的问题。

  朱元璋晚年的不安全感,这未必不是其中一个原因。

  而今一切改变,何夕估计冯胜的局面大为不同了。何夕与冯胜长期合作,会有不少的好处。

  其次,何夕也需要资历。

  虽然何夕这几年,一步好几个台阶,成为辽东巡抚,方面大员。但是真要说起,他的资历还是最浅的。要知道,大明将领如果以年龄划分层次的话,冯胜,徐达,汤和,他们是一批的。与朱元璋年龄相仿。沐英,蓝玉,等人。说是年轻一辈,但也大了何夕十几岁。

  何夕的资历是最浅薄的。

  但是很多时候资历,并不是说你多少岁,而是参与了多少事情。何夕如果能在这一次北伐高度参与,也可能抵消他资历薄弱的印象,这一次大战就是他的资历了。

  更不要说,何夕了解历史。

  虽然而今因为何夕的原因,历史恐怕大变样了。但是人心却没有变。最少纳哈出的战斗意志并不坚固。甚至心中有犹豫。打仗之前,主帅犹豫不决,这是兵家之大忌。

  故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