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票与引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陷入超发之中。何夕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强到什么地方。

  只能宁肯笨一点。不要自作聪明。

  “似乎与宋代的引法,有一些相似之处。”黄子澄心中暗道。

  何夕这种手段,其实并不高明。本质上就好像工厂发不出工资,直接将生产出来的东西塞给工人模式一样。只是规模更大一点。而规模也不够大。更大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了。

  能用最低的成本,最低的消耗,转入工业投资之中。

  当然了。仅仅这些,是不足以建设与维系辽东的工业体系的。还要从外面找来更多的资本与利润。

  而宋代的引法与何夕提出的票法,其实并不一样。前者是一种特殊的专卖制度。有直接专卖,与发许可证两种,总之,甚至宋朝在这方面的赋税收入,直接超过了正税。

  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老师。这个办法固然精妙。只是弟子有三个担心。”黄子澄说道。

  何夕对黄子澄的意见非常重视,盖因黄子澄常年当亲民官。在经验上,甚至比何夕还老道,他说得意见。定然是有的放矢。

  何夕说道:“说吧。我也正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黄子澄说道:“老师在辽东如此另立新制,南京那边真的没有想法吗?”

  回答他的不是何夕,而是姚广孝。

  姚广孝的才情在权谋之上,而在眼前这一件事情上,他也只能干瞪眼。在这样重要的会议之上,更多是旁听而已。不过,黄子澄这一句话,说说到姚广孝的核心领域。姚广孝说道:“这一点请放心。决计是没有问题的。而今天下风起云涌,南京的清丈案,如火如荼。一两年之内,南京的官员换上一茬,我都不惊讶。这个时候,没有人在乎辽东发生了什么?只要将事情做好。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姚广孝话虽然没有说透。但是下面的话,这些人都知道。那就是如果事情做不好。用太的罪名处置何夕了。也不在乎多这一个。

  黄子澄说道:“第二个问题。就是百姓所需要的东西很多。开门七件事情,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针头线脑的。各种零碎的东西,总不可能全部包全了吧。”

  何夕一愣,沉默了片刻,说道:“我们不需要什么都提供,辽东本来就是偏远之地,有些东西短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需提供大部分生活所需就行了。那些需求量太少的东西,让他们私下自己去买便是了。我只是他们用票据,又没有说不让他们买东西。这样吧。我们可以在牛庄,旅顺设两家总店,卖各种东西。专卖给辽东各卫。”

  “不就可以了。”

  黄子澄说道:“那这一件事情关键,就在于票与实物的比价。比如粮食,一石米,与一石米票需要一一对应才是。”

  黄子澄其实话中有话,他担心的就是超发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