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抓大放小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帮也仅仅是垄断了工地送饭,其他的事情,是他们管不了的。大大小小做小生意的人。

  何夕其实并没有怎么管。

  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流动的商贩,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遵化生产的小铁车,虽然没有轮胎,但已经成为摆摊最重要的工具。这些流动的商贩,管理难道太大了。

  权衡征税成本之后,何夕干脆放弃了。

  等北京城修建好了,这些流动的商贩变成了固定的商户,就可以征收商铺税,这一项赋税是大明律原本就有,何夕准备修订一下,根据商铺大小,固定一个地税。毕竟查账也需要成本的。

  小微生意就不用多管,等他们做大做强了,就要成立公司,朝廷重点关注,如果不想成立公司,又想做大做强,请参考前面沧州人的下场。

  整个大明商户,被何夕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就是百姓,自己在街头巷尾摆摊卖东西的话,一点赋税都没有,固定的商户有一项固定赋税,当然了对有些人商户来说,是重是轻,自己权衡。

  而对于,有多处经营场所,或者银行流水到一定程度,还有承接官府工程,或者与官办的工厂打交代的,就必须是公司。

  一旦成立公司,银行流水就被朝廷掌握了。

  后世有一个词,叫规模以上企业,何夕当时不理解,现在好像是理解了。税收上抓大放小,能抓得上,大概就是规模以上了。政府也是有管理成本的。

  该交的赋税,就不可能不交。

  当然了,而今何夕是要养成下面的人交税习惯,并没有怎么查税。但是即便如此,北京与北京附近的官办工厂,也给何夕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洪武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两年,何夕投入北京城工程有银票两千万两以上,但仅仅今年一年的赋税,就收回了三百万两。其中一部分,是商税,毕竟夏家帮这样的一家今年就交了五千两以上,赋税最大头,就是蒲州社足足有五万两之多。而北京注册的公司,已经超过五百多家,当然了,而今还很少有皮包公司。

  除此之外,就是北京城附近的官办工厂的营收,有一百多万两利润,毕竟他们直接供应北京城的原材料。这还不说,北京附近的工厂扩建所需的费用,还有辽东一些工厂的营收。

  北京一座城市,赋税征收超过了很多地方一个省。甚至有超过盐税,海关税的趋势。

  这让很多人不敢相信。

  只是,何夕也明白,这里面付出的代价就是市面上银票过多了。

  即便粮食价格被何夕强压,强制将北京粮食价格与南京一个价格,同时,减免了上奏朝廷,减免北方各港口粮食关税,就差没有补贴价格了。

  何夕倒不是不想补贴,但问题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个举动。

  即便是何夕核心圈子里的人,也不接受这个举动,原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