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杨士奇的指点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一个煤矿,简直是一本万利。

  而且对于这些勋贵们来说,他们做生意多了,也渐渐地思忖明白了,对于那些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是他们最不喜欢的。而那种可以利用权力来垄断的地方,是他们最喜欢的,可以不费脑子,就能赚钱。

  而煤矿,或者说矿产,就是最适合的产业。

  南洋陆家,固然商业上做得很好。但是南洋陆家最大的产业,还不是锡矿。

  而今几乎是天下锡矿出陆家了。

  锡矿收益近乎陆家收益的一半。

  比起海上买卖的辛苦钱,带血的钱,矿产的钱是最豪奴赚的。如果铜矿更好,但是苏禄铜矿在朝廷直辖,具体赚了多少钱,只有朝廷自己知道。

  但是朝野能拿出这么多银两给何夕营造北京城,可见大明财政也是很富裕的。

  解纶听杨士奇这么说,心中不由一动,说道:“那还请杨兄指点一二。”

  杨士奇说道:“其实有一个产业最适合你。也是你这一点钱可以撬动的。”

  解纶说道:“什么产业?”

  杨士奇说道:“砖厂。”

  解纶说道;“砖厂?这-------”

  杨士奇想不明白。砖厂怎么会是最好的?

  古代运输不发达,建筑材料都不可能远途运输的。甚至可以说,不要说古代,即便是现代,很多事情,建筑材料,红砖,水泥,砂浆,都是本地供应的。虽然不仅仅是运输费用的问题,但这也是其中一项大头。

  所以,北京附近的砖厂的市场,仅仅在河北北部,河北南部都不划算了。

  在何夕挂上拍卖清单的各个厂子之中,庞大的砖厂几乎没有出价的。

  是的,北京主体工程堪堪完工,城中很多地方都还没有修建。但是很多人都核算了,几乎明年后年,整个砖厂都不可能满负荷运行了。

  一旦如此,就可以赔钱了。

  时间再长一点,北京附近每年的用砖量,估计不够砖厂塞牙缝了。

  总体上来说,接手砖厂之后,能赚上一两年钱,不赔本。但也仅仅如此了。很多人都不看好。

  而砖厂,也是何夕一心想要扔出去的包裹。

  再拿到手中毫无意义。安置善后,花费太多精力,大体上是得不偿失的。

  而今北京城营造还没有完成,别人拿到手中,还能吃上一口利润,将来北京城营造完成了之后,甩都没有地方甩了。只能自己想办法收尾了。

  这些解纶都是明白的。

  杨士奇说道:“何大人对北京城附近水利工程都不满意,卢沟河,潮河,北运河,等等这几条大河,将来都要大整顿,这一件事情别人不知道,你应该听过风声吧。”

  解纶说道:“听过,但是你知道,砖厂产量有多大,即便这几条水利工程在,也不过运作几年,就要关门了。”

  解纶的商人思维并不厚重,或者说受到何夕的影响,他更希望经营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