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九章又一个知情者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器一直没有淘汰,原因就是火器是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毕竟,打造冷兵器一铁匠铺就行,但是大批量打造合格的火器,手工作坊是有很大的限制的,质量与成本也成问题。火器保养,也对士卒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士卒与军官更高的教育水平。

  这种种情况表明,战事一旦进入完全火器化,那么战争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后勤支持不了,美国南北战争打到后面,是南军失去战斗力吗?不,是南军后勤支持不下去了。

  同样的问题,打起火器战争,何夕方面是唯一能将战争持续打下去的一方。战争不会持续三五十年那么久,不过,也不会太短暂的。

  只是单单不能让大明天下沦落到西晋的下场,就要努力投入这一场战争之中。

  此刻,何夕也有一些兴奋,好像有什么东西解脱了。

  说实话,何夕其

  实对官场的钩心斗角,彼此的尔虞我诈有些厌恶了。真的很厌恶。毕竟,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何夕对这些规矩与套路,本能的不适应。

  很多人引经据典,动辄典故规矩,在何夕看来,不过是一套内部的黑话而已,与互联网圈的一些黑话,并没有什么区别,故意让人听不明白,建立门槛而已。

  政治斗争,人事斗争,这真不是何夕所擅长的,反而建立工业体系,调配资源,把握总体战略,推进战争进展,这才是何夕一直在做的事情。

  指挥一场战争,何夕觉得在名将如云的洪武朝,有太多人在他之上了。但是坐镇中枢,主持战时体制,将一场战事持续地打下去,何夕敢说,这个时代没有人能胜过自己。

  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最新技术,除却何夕之外,懂的人不多,其次,就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的文武分治,那种横跨文武将领与文官,都是朱元璋所忌惮的。

  真正能横跨文武,既能指挥作战,又能安定一方的人,在洪武朝并不是太多的,无非就是徐达,冯胜。至于傅友德都未必是。

  并不是说,天下间没有人有这种潜质,只是在胡惟庸案之后,这是朱元璋重点打击的对象。文武之间分野,只有最顶层的老将们,才能跨越,毕竟他们早就跨越了。而之后,这些将领根本做到这一点,文官体系之中,也很少有人能将手伸到军队之中。

  何夕是唯一。

  虽然前途依然很迷茫,何夕忽然有了方向。

  此刻何夕也不去多想了。不去想,这样一场战事,会有多少伤亡,有多少百姓因此而死。毕竟已经是定局,他不可能扭转朱元璋的想法。

  而是将精力放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将现代价值观植入朱雄英的心中。

  他是从未来而来的秘密,此刻又多了一个知情人。

  何府书房之中。

  朱雄英对这里并不陌生,毕竟他小时候,很多时间都在何府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