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且容我伸伸脚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旦旦定下规矩。

  他也决定今后这也是何府的规矩了。

  杨震听了,再无鼓励,挣扎起身行礼说道;“杨震见过主家。”

  在杨震看来,不是奴仆的管家,大抵是清客,幕僚之类。这并不辱没他。而且杨震也知道,宋讷主持国子监多年,人脉极广,他而今这个处境。离开这里,很难找到类似的差事。

  说到底,杨震是年轻,才二十出头,与何夕年纪相仿,大部分官员请幕僚,都是请那种经验丰富的,有从幕经验的。哪里会请杨震有污点的年轻人。让杨震去乡下当教书先生。见识过大城市繁华的杨震,一万个不甘心。

  何夕说道:“快坐下。快坐下,你身上有伤,不能如此。”

  好一阵子,何夕才安抚杨震坐下。

  何夕沉吟了片刻,说道;“本来,你现在有伤,不该劳烦。只是你也知道,我新任司业与宋讷闹翻了。我想了解一下,国子监的课业。”

  杨震说道:“此事本就因为学生而起,又岂敢推迟。”于是,杨震不厌其烦地将国子监的课业讲了一遍。

  何夕听着听着有些奇怪,说道;“《春秋繁露》讲不讲?”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作品。在何夕看来,乃是儒家著作中划时代的作品,无他,天人感应,等一系列沿用了几乎整个封建王朝的概念都是在这本书里面的。

  杨震摇摇头说道;“春秋只有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公羊传,左氏传,谷梁传。这个何夕知道。春秋作为五经之一,有是自然的。而在何夕看来,真正的大儒《春秋繁露》岂有不读之理。

  这就有些奇怪了。

  何夕继续问道:“孔颖达的《五经正义》读吗?”

  杨震想了想,最后摇摇头。说道:“未曾听闻过?”

  “那郑注?”何夕问道:“也没有读过吗?”

  杨震说道:“不知道这郑注是何人所注,国子监之中一律从朱子所注。”

  孔颖达乃是唐初大家。最重要的是,他所编《五经正义》是唐代取士标准之一。地位类似于明代的理学。而郑注乃是郑玄的注疏,郑玄乃是三时期的大儒。

  影响力非凡。

  可以说,在何夕看来,一个合格的大儒,这些人的著作都是必读的。而且是案头书。

  “那朱子的其他著作,如二程的著作。还有前四史都有教授吗?”何夕问道。

  杨震沉吟片刻,说道:“大人,或许,你对国子监有一些误解。其实,朱子,两程,乃至前宋一些大家的注疏,还有前四史,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读的。最多去请教诸位老师。”

  “而且有些请教老师也未必得到解答。只有老师私淑弟子,才能耳提面授。”

  何夕吃惊说道:“那你们学什么?”

  杨震说道:“那要看朝廷考什么了?一般就是经义文章,还有策论。等等”

  一瞬间,何夕有一种且容我伸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