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3章 道德底线_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镇精锐和新军这几块硬石头时。

  来自黑旗的商船在运河上游走了起来。

  给山东河南带来了相对便宜些的粮食,也给了这些灾民一条活路。

  “往北走!去通州!黑旗王沿途施粥!只要活着到了辽东!大片的土地等着种!满地的金子等着挖呢!”

  一声吆喝落在饥寒交迫之人的耳中,或许就只当听个笑话。

  自古都说辽东苦寒之地。

  关外那是建奴野人。

  能去吗?

  可当着吆喝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同时运河上,一船船粮食和各种货物不断运到山东河南时,这吆喝声在灾民耳中就悦耳起来。

  更主要的是,说施粥是真的施粥。

  只不过这粥铺子在渐渐的移动。

  “还有没有要上船的了啊!?你们记着啊!粥铺子搬到往北二十里的地方了!!明儿要上船的也就在那儿等着!”

  灾民顿时哀鸿遍野。

  也为这个,越来越多的灾民水陆并进,半自愿半被迫的走向北方。

  廉价的粮食换开了高杰的让步,使得灾民可以顺着运河通过天津进入通州。

  道路是畅通的。

  响应北上的人多。

  但只是想要一口稀粥吊命,并不想离开故土前往辽东的人更多。

  闯关东传的响亮,但也没那么响亮。

  可即便如此,大量北上的人口也让朱由检有些始料未及,招架不住。

  如果不是北上的汉人大多停留在了京师以及通州,昌平州讨生活,那么在朝鲜的起义军就算不得什么事了。

  “此后走到京师或通州的,一律先赶到关外让锦州先安排,通州到锦州的船,锦州到盖州的船不能停,朕是让他们往辽东走,不是留在关内。

  此外让锦州与沈阳,乃至于长春一带先行搭建营房,没法安排的人先让其结营而居,不能让这些人在辽东生乱。

  在山东的沿海码头也得速速打点好,眼下是有灾情,加之山东缺粮蜀中还在打仗,等南边回过神来漕运可能不会断,但这些百姓肯定不能顺着漕运北上,只能走海路。

  等能走海运拉人了,那和南边的粮食贸易也得收着点了,汉民加上朝鲜人,别搞的今年咱们自家粮食不够吃。”

  和朝鲜起义军造反不一样,闯关东是一门长期生意,且量大管饱。

  但一旦没安置好,定然会引入大量不安定因素。

  说完,朱由检也不免啧声微微摇头。

  有国家之别,大明百姓非一般也不会远离故土,即便如此,北上的人也异常的多,同时因为有一口粥吊命就不舍得北上的人也更多。

  施粥是纯纯的浪费粮食,所以不能一直放。

  不施粥会有更多的人北上,但也一定会饿死很多人。

  粥铺子慢慢向北移动,也一样会饿死很多心存侥幸的人。

  且目前‘闯关东’之说还只在山东河南两地泛滥。

  更南方,有更多的大明百姓受苦。

  可猛药不是乱吃的。

  朝鲜内部起义造反的法子不能用在大明,不管是扶持造反还是大军南下,军队在大明内部肆虐时都是极易失控的炸弹。

  在至少在这个冬天,只能看着救了。

  “若北上的灾民里有知文识字,愿意参与这次乡试的,也都帮扶着。”

  “嗻。”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