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从怵惕恻隐说起_明末妖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训练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异常强悍,坏的能说成好的,死得能说活,要辩难他可不是对手。

  不多一会儿,四人就到了兵备衙门,文安之早就给门房打好了招呼,刘慧明等人不经通报直接到了书房。

  文安之这一段时间顺风顺水,意气风发,见到刘慧明未语先笑,道,“老夫早料到德华今日要来,哈哈哈。”

  刘慧明笑道,“姜还是老的辣啊,酒还是老的香啊。”

  几人分宾主落座,文初吉也在文安之下手坐定,刘慧明朝他笑了笑,从容地道,“铁翁,晚辈今日来乃是向铁翁和仙翁一起讨教一些学问。”

  文安之呵呵笑道,“德华可是从不读四书五经的,今日怎么有兴趣了?”

  刘慧明笑道,“我每天和你们这些饱学之士在一起,不学习也得学习啊。”

  文安之笑道,“不知德华要学什么?”

  刘慧明道,“我记得《孟子》里面有一个小孩儿落井的假设,原话是什么来着,我记不清楚了。”

  张达中是正牌进士出身,四书五经可以倒背如流,听刘慧明主动请教,当即抢先秀了起来,“大人,此事出自《公孙丑章句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张达中摇头晃脑背了一大段,刘慧明听得一头雾水,等张达中背完了,刘慧明讪讪地道,“能不能拿本书来,咱们今天就好好学习这一章。”

  文安之笑而不语,他要看刘慧明怎么化解今日的危局。

  文初吉让人拿来一本《孟子》,找到《公孙丑章句上》。张达中逐字逐句地给刘慧明讲解起来,何欢也在一旁补充,完全是一副童子启蒙的架势。

  二人讲完之后,张达中总结道,“此四心,乃五常之端也……”

  刘慧明突然打断道,“铁翁,仙翁,我有个问题要问,孟圣前面提了怵惕恻隐,为何后面只讲恻隐之心,而不讲怵惕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怵惕之心该怎么解释?”

  张达中和何欢都愣住了,他们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文安之眉头紧皱,一言不发,已经入定了。

  刘慧明又道,“见孺子将入于井,发出来的第一个念头,究竟是怵惕,是恻隐?”

  文安之仍然不答,张达中道,“是恻隐之心。”

  刘慧明又问道,“假如要落井的不是那个小孩儿,而是你,你会生出怵惕之心还是恻隐之心?”

  何欢道,“应该是生出怵惕之心。”

  张达中也点头同意。

  刘慧明又道,“那为何孟圣偏偏说了恻隐之心?”

  张达中道,“那是由于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