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02章 国债之策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赈济灾民,河南巡抚高名衡为了赈济灾民,便以河南巡抚衙门的名义,向粮商们赊欠粮米,以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前后一共赊欠了百万两的粮米,成功稳住了河南的局面,安抚了灾民,而且以工代赈,重新了修建加固河南境内不少的城墙,为防御流贼再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去年的欠账,今年年中五月份的时候,河南巡抚衙门就已经基本清偿,所用的,乃是八大晋商的抄家脏银。照高名衡所说,朝廷,百姓,乃至商人,都获得了利益。朝廷虽然花了百万两的银子,但稳定住了河南,平了贼乱,百姓得衣食,商人得通路,今年建虏入塞,河南民情稳定,高名衡和河南总兵陈永福能率兵北上勤王,这都是去年赈济之功啊!”

  听到此,一些聪明的臣子已经明白了太子的意思,太子是要朝廷效仿河南巡抚衙门,向商人赊账啊。

  去年赊账是京惠商行起的头,最后河南巡抚衙门还钱,大部分的银子,也都是还给了京惠商行,时至今日,殿中群臣都已经知道,京惠商行乃是太子殿下的产业,说起来等于是左手换右手,现在朝廷困难,如果京惠商行愿意拿出钱粮,解朝廷危难,日后再还给京惠商行,倒也不是不可以。

  户部尚书傅永淳的眼睛,登时就亮了,如果京惠商行愿意帮他挑这个担子,那就太好不过了。

  但出乎崇祯帝和群臣的意料,太子的意思,并不是朝廷向商家赊账,而是另外的意思。

  太子继续道:“儿臣以为,河南的例子说明,朝廷钱粮使用,未必要全盯着府库,有些事情,可以找商人来帮忙,只要朝廷遵守承诺,到期还钱,商人们是很愿意和朝廷合作的……”

  一些臣子的脸上,流出不满,本朝以农业立国,从太祖皇帝开始,就压制商人的地位,将商人列为最低等,虽然明中后期之后,商人地位大幅提高,太祖当初压制商人的一些政策,已经是名存实亡,但毕竟祖制未变,太子这么高调的在朝堂上夸奖商人,好像不好吧?

  也就是太子,如果是一般臣子这么说,早就有人跳出来反驳了。

  “不过和河南的情况不同,历经建虏入塞,京师九门,封闭两月,京师商人的仓储已经是不多,不说其他,只说京惠商行,现在在城中的九个粮仓,基本都已经空了……”朱慈烺叹道。

  听到此,群臣微微骚动,他们还期待京惠商行救急呢,想不到京惠商行竟然也快支持不住了。

  只有知道内情的五个辅臣和户部傅永淳默默,京惠商行的困境,他们早就知道了。

  辅臣知道,皇帝自然也是知道,这也是崇祯帝没有和太子提起京惠商行的原因。

  朱慈烺继续道:“因此,单靠几个大商人,是不能渡过这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