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7章 无线电波的军用(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个小时,就必须写到200块这个的电池。

  也就是3000斤电池!

  正常人若是知道它的用处,一定会认为这东西……没有任何用处。

  就像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对互联网也很陌生一样。

  据说当时,发一封邮件到国外,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时间往前推移,发一封电子邮件需要十几个小时。

  而到了21世纪,发一封邮件到国外,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这就是科技树的力量。

  所以说,现在无论无线电波表现得有多差劲,它都弯成了从0到1的过程,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是人类通讯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崇祯在紫禁城内,柳如是在北京大学。

  柳如是在北京大学,根据宋应星的提示,操作无线电波装置,发送了:崇祯永盛,天下昌平。

  在柳如是按下发送按钮的那一瞬间,紫禁城内的接收装置就有了反应。

  没错,无线电波的速度,接近光速,以北京大学和紫禁城的距离来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了。

  而且中间没有什么阻挡,大大增加了成功率。

  崇祯在王徵的辅助下,成功破解出柳如是发的。

  一个小时后,柳如是回到紫禁城,和皇帝核对了发送的内容。

  完全吻合!

  在场的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无不热泪盈眶。

  成功了!

  这几年来,科学院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无数科学精英深夜无眠,将精力和时间投入进去,就为制造出一个以前完全不存在的,如同神话里的“神物”一样的东西。

  在这几年里,无线电波发射器,遭受了无数人的质疑。

  甚至不乏科学院的大佬,他们也表示,无线电波发射器根本不可能存在。

  科学院经历了一波三折,在无数人的质疑声中,一步步往前。

  仅仅研制现在的电池,就花了1000个夜晚!

  为了制造铅酸,甚至有好几个人受伤入院。

  崇祯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实验终于成功。

  大家都很开心。

  但最兴奋的,大概就是崇祯自己。

  没有人比他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当通讯技术的大门一旦打开后,世界将会变得更小。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皇帝亲自为科学院颁布的国家科学奖,并且表彰了参与无线电波的12个人。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将这12个人的事迹纳入中小学课本的要求。

  当然,仅仅只是在北京大学和紫禁城之间测试,还不足以证明无线电波能实际投入战争中。

  所以,在崇祯二十年的一月,新一轮的测试开始了。

  这一次的测试的发送点是在武昌的巡抚衙门里,目的地也是在紫禁城内。

  武昌那边,发送完后,无线电波开始快速在大地上传播。

  不过武昌距离北京毕竟很远,路上有许多障碍物,所以为了提高成功率,武昌一连发送了50条。

  紫禁城内,有的内容接受的很顺利,有的接受的就很模糊了。

  但整体上来说,这证明了长距离无线电波的可实操性。

  接下来,这东西就是全面军事化的时候了。

  当然是北京制造局来批量生产它。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可以在军中投入一些。

  若是如此,皇帝坐在紫禁城,远处的军队汇报完战果,皇帝做评估后,完全可以快速下达下一步的指示。

  大大节省了中间的信息交流环节。

  时间推移到崇祯二十年的二月份低。

  欧洲的四国会战上演了。

  同时,余大成也回到了北京。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