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章 分兵之策,兵临城下(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世龙布了一个局。

  他算准敌军必然会来切断元上都城和北府城之间的小城寨,事实上,正常的统帅都会这么干。

  既然你敢兴奋得又蹦又跳地过来,朕就敢让你哭着喊着回去。

  这才有了索诺木杜棱台吉兵败狼狈回逃的局面,才有了济尔哈朗重新主持会议的局面。

  才有人提出来要分兵。

  实际上,分兵就是崇祯要的。

  但济尔哈朗最终并未选择分兵。

  如此看来,并非所有的战术一上来就奏效。

  敌军将领不容小觑,并未被明军的烟雾弹所迷惑。

  不仅没有,还提出了围点打援、分兵补粮的战术。

  这到底是什么战术?

  围点打援实际上是皇太极提出的大战术,他让济尔哈朗无论发生什么,坚决执行这个战术。

  那么这个战术具体是怎么玩的呢?

  很简单,两步:围城,打援兵。

  历史上,皇太极打大凌河城就是这么打的,将明军打得溃不成军。

  围城之后,切断所有粮路,明军必然要决战,决战打不赢,必然会守城,守城没有粮食,必然等待支援。

  然后分一批人,在城下列出专门防守的阵型等待明援军,在城内明军的眼前打败支援的援军,是城内明军最后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选择投降。

  就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围城打援战术。

  同样适合孤悬草原的北府城。

  而分兵补粮呢?

  很简单,大军离后勤补给线太长,济尔哈朗需要粮食,所以专门分出一支轻骑,在草原上劫掠粮食,为围城增加时间。

  四月二十二日,元上都。

  探子回报:“马帅,建奴并未分兵,已经全线挺进北府城,杨帅希望您立刻北上支援!”

  “这文人领兵就是坐不住!”马世龙啐了一口,现在北上支援是不可能的。

  马世龙当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眼下北府有8万守军,皇帝派了5万御林卫,但有3万可都给了北府,自己在元上都只有2万。

  他打算先让杨嗣昌跟建奴拼一拼,等双方都差不多了,自己北上去坐收渔翁之利。

  这种局面,是个人都会这么想。

  但他派出的一万精锐,并不打算立刻收回来,虽然拿杨嗣昌、马祥麟和尤世威这几个人在北方做挡箭牌,不过马世龙也不算个无耻小人。

  至少1万精锐在外面,可以随时威慑建奴。

  四月二十二日下午三点,天空阴沉沉的,远方的草如同波浪一样在涌动,城头的旗帜猎猎作响。

  北府城外已经看不见往日的商贾了,城内也安静了许多,几乎每十米就能看到一个军人。

  所有的物资调动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即便是民用的粮食配给,现在都已经全部交给北庭都护府来统一调派。

  在北府城附近的三座城寨里,一队队铁甲士兵正整齐地行走在路上,他们前往各个城门,对城门上的武器进行一一核查。

  城中的军政院军官正在给军队做精神上的动员,城内各地也都拉起了横幅,横幅上写的:血战到底!大明必胜!

  半个小时后,位于北府城东面的东原城寨城头的守卫,看到了前面一片黑压压的洪流,正安静地向这边奔腾而来。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