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3章 收天下山川河流(第二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原因,但是根本性原因却并不是这两点。

  陈子龙道:“陛下,从皇家银行建设到现在,流入到民间的银钞,超过了8000万两,其中主要以北京、武昌、大名、郑州、江陵、襄阳为主,从去年到今年,金陵、苏州、松江、杭州等地也陆陆续续开始流入。尤其是顺天府,顺天府的银钞已经高达2000万两。”

  “臣以为,民间的银钞数额已经足够多,不少老百姓以前手中并无银两,而现在有了银钞,对商品的购买需求增加了,但商品的数量增加缓慢,物价自然就涨了。”

  陈子龙此言一出,立刻典型了在场所有人。

  中国古代的金融知识,也并非后人想象的那般匮乏。

  至少割韭菜这种事,曾经的大宋朝就没有少干。

  那蔡京做宰相的时候,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铸大钱,搞得民间通胀严重,是史书有载的。

  明初朱元璋更是毫无底线的印银钞。

  偏偏朱元璋收税还不收银钞,搞得民怨沸腾。

  而现在,朝廷税收开始收银钞,这通货膨胀一来,银钞购买力就下降,银钞贬值,朝廷的钱自然也跟着贬值。

  也就是说,大家的资产都缩水。

  这也正是民间那些商人大力反对皇家银行的原因,因为钱的价值决定权不在他们手中了。

  崇祯道:“陈子龙说的没错,眼下银钞是到民间了,到部分老百姓手中了,但物价却涨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水泥路以后还要建,新城以后还要建,工人的俸禄,朕以后还要发。”

  “朝廷发那么多钱下去,钱越来越多,可是粮食呢?粮食的增长速度太慢。”

  “除了农政院要大力引导各地官府带领老百姓开荒,还必须从其他地方引进粮食。”

  “诸位爱卿,物价上涨的问题,以后朝廷会时刻面对,想要民生稳定,就必须不断增加商品产量。”

  被皇帝这么一说,大家这才意识过来。

  原来现在大明朝已经多出了这么一个通胀的问题来了。

  而中央朝廷现在明显已经深刻体会到了银钞的好处,自然是不会停止下来的。

  但不采取行动,印的钱越多,反而越不值钱了(参考津巴布韦)。

  正如皇帝所言,只有增加民间的商品物资,才能均衡下来。

  崇祯看大臣们若有所思起来,他说道:“所以,诸位有何良策?”

  众人一时间也答不出来。

  崇祯道:“朕倒是有些想法。”

  “还请陛下明示。”

  “其一、朕听闻东南沿海与南洋通商密切,南洋粮食产量丰饶,可从南洋采购粮食。”

  “其二、安南国粮食也不少,亦可采购。”

  皇帝此话一出,大臣们的思维一时间竟然没有跟上来。

  大家也习惯了皇帝的天马行空,脑回路太清奇。

  李邦华道:“陛下,臣以为可行,只是臣听闻,东南沿海海寇为患,恐怕朝廷的商船……”

  “海寇?”皇帝剑眉一抬,话题一转,“孙爱卿,现在登州有多少艘苍龙战列舰?”

  “回禀陛下,50艘已经全部到了登州。”

  “这不就成了么?调30艘到杭州湾驻扎下来,朕看那个海寇敢动!”

  孙承宗又道:“陛下,调兵是可以,不过,火炮的配置现在急缺。”

  “王在晋。”

  “臣在!”

  “新的国土法呢?”

  “已经提交立法院。”

  黄宗羲道:“陛下,《大明国土法》已经撰写完毕。”

  “好,传令下去,天下山川河流,全部收归朝廷,以后凡私人,不得擅自开采,否则一律大明律法处置。”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