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1章 长城尽头的危机(第二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数人向家人告别,去到远方。

  北京城内的报纸头条好几版都是关于这一次动员令的。

  有经常在辽东做生意的商人,毫不掩饰地说,这一次关外将改天换地,那里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看着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张凡心中也一阵感慨。

  世界正在变得紧密。

  古典时代的世界,人们的生活是分隔开的。

  因为人口流通的少,所以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方言。

  而当生产力开始提升,交通、商业开始变得发达,人口的流动将会加快。

  地方与地方之间,通过商业被连接起来。

  人们也将开始感受到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

  至少这种感受,正在当今的大明朝萌芽。

  这就是民族主义的萌芽。

  回了紫禁城,到了乾清宫,红娘为他脱**上的大衣。

  张凡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这段时间连夜的赶路,连夜的奔走各方,不停去给各部军团长打鸡血,不停访问各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

  这种情绪上的疲惫甚至比不停地干体力活还要累。

  “臣妾让御厨房去准备一些膳食。”

  现在每次出去,张凡都带着红娘,身边的许多琐碎事情倒是不用他操心了。

  “你也坐下来休息吧。”张凡一把拉住红娘,“王承恩,去安排一下。”

  “是。”

  王承恩刚下去,袁可立便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

  袁可立手中拿着几份文书,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西北紧急军情。”袁可立平静的语气中,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凝重。

  崇祯接过来快速看完,脸色阴沉了下来。

  连续一个月的大雪,阻断了河西走廊的各条道路。

  也就是说,嘉峪关外的敦煌,现在与大后方失联了!

  敦煌有2万守兵,这是目前长途补给的极限兵力。

  一旦后方与敦煌阻断,2万人的粮食就会成为大问题。

  洪承畴还给来了应急方案。

  什么样的应急方案?

  很简单,很原始。

  高价征调民夫,用铲子铲雪,然后用小车一车车推过去。

  这只是其中一条军报。

  第二条军报是青唐蒙古人发动对西宁城的进攻。

  当年除吴三桂,为了加强西北的防守,崇祯派遣吴三桂麾下得力干将吴国贵前往西宁城驻扎。

  同时给了他一万人马。

  这几年他在西宁倒是尽忠职守。

  但是瓦剌人自上一次固始汗大败后,残余势力明显不甘心,经历几年休养,又开始在西北活动了。

  这第二条军报中说进攻西宁的瓦剌人至少有数万之多。

  崇祯的手指轻轻在椅子的扶手上敲打。

  那些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一次两次胜利,无法彻底毁灭他们,他们就会散落在你到不了的地方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要不然怎么会以本朝开国之时,太祖成祖兵锋之盛也无法消灭蒙古人。

  而且当年的大汉和匈奴打了百年之久,也是这个原因。

  实际上,漠北蒙古和皇太极一同西征,此时的西北局面,比崇祯眼下看到的军报还要复杂得多得多。

  只是,今年的大雪延迟了太多情报的传送。

  崇祯一下子就再次感觉到了危机四伏,正是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种不安全感。

  仿佛黑暗从四面八方朝他涌来。

  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剑眉紧紧锁起来了。

  “去将卢象升调回来。”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