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5章 第三个五年计划(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例如第三个五年计划,大明朝需要做的事情。

  例如去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坐而论道。

  例如完善人才上升的机制。

  例如发展科技。

  再例如,积极准备海战。

  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三次国家计划会议在乾清宫召开了。

  这一次的国家会议,参会的人员至少是侍郎级别以上的高官,其余官员都不用参加。

  会议的效率很高。

  崇祯提了几点:

  “一、全面优化农业。”

  官员们已经习惯皇帝的措辞了,听着听着,还来来劲。

  “深抓水利、粪便处理中心的同时,各省要投入经费研制新的肥料,培养新的种子,增加产量。”

  “为此,朕要在科学院设立了一个科学奖,叫做人民科学奖。”

  大家一听,啥玩意儿?人民科学奖?这名字怎么怪怪的?

  崇祯却不理会众人的表情,继续说道:“这个奖是学术领域最高级别的奖,不仅仅能够得到国士的待遇,还能够得到丰厚的奖金,100万两(约亿元)。”

  皇帝此话一出,不少官员都傻眼了。

  100万两是什么概念?

  现在宰相一年的总收入1万两。

  宰相要不吃不喝干100年,才能拥有100万两。

  宰相啊,帝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

  成基命说道:“陛下,这个100万两,是不是有些高了?”

  “不高,如果谁能研制出新的肥料或者种子,将粮食产量提升起来,100万两只是朝廷聊表心意!”

  诸位大臣心里都心动了。

  这政策一出,民间必然要疯了。

  “二、全面推行契约制度,立法院要立《契约法》,这是保证商业正常发展的基础。”

  目前上海、北京、泉州、广州、武昌、开封、苏州,明显已经向商业社会迈出第一步了。

  商业社会里什么最重要?

  契约!

  契约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本保障,没有契约,商人和商人之间的合作,没有信任,商业环境一坨狗屎,谁还敢放心大胆去做生意?

  这不需要崇祯具体解释。

  实际上中国古代是有契约,从周朝开始就有,但是官府不重视商业,在律法层面,对合同的保护非常弱。

  现在朝廷从律法的层面专门出台《契约法》,这是必须要做的。

  “三、全面深化教育制度,要科教兴国,要竖立实事求是的风气。”

  “建立教师俸禄体制,教师要与学校签署契约,不得随意赶走教师,不得随意克扣俸禄,要建立公平的教育环境。”

  “优化课本内容,将基础科学知识编入小学、中学。”

  “并且,设置合理的学校考试,确保寒门子弟通过考试,能够读书,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

  其实寒门子弟考试读书,这不需要崇祯多累述。

  中国古代,自从科举制度推行后,寒门子弟进入庙堂辅佐君王的事,就不是新鲜事了。

  大明朝,无论是开国,还是后期,许多大臣都是寒门出身。

  连卑鄙无耻的温体仁,小时候家里都比较穷,向孙承宗这种就不用说了,王永光、李邦华这些,全都是寒门出身。

  真正的很普通的穷人家。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商业社会一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大,更需要更多的真正有才能的人被选拔出来。

  “四、各省巡抚都要担任起推行社会良好风化的重任。”

  “要抓重点,立标杆,表扬劳动楷模,全省表扬,甚至刊登大明日报,全国表扬。”

  “劳动楷模还要发荣誉奖,要鼓励民间热爱劳动,要宣扬天道酬勤,劳动改变命运。”

  不劳动就不能改变命运?

  呵呵,大家懂的。

  但是站在崇祯的角度,肯定是鼓励民间劳动。

  【作者题外话】:今天一大早去右边的智齿,结果上午大出血,拖到现在才更新。

  各位不要养书了啊!不要养书了哦!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