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二章 少年朝气_全能大画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轩侧过头,望着在那里傻笑的助理,莫名觉得这家伙笑得有点猥琐。

  他挑挑眉毛,打断了老杨的意淫,皱眉问道。

  “哦,你既然已经看出了门道,那就说说看,逸神妙能,逸神妙能四个字整天被你挂在嘴边。其中神品的标注,是天机迥高,思与神合的意思。那么你口中的逸品,应该如何来解呢?”

  “呃。”

  老杨立刻又乐不起来了,脸上浮现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苦笑。

  逸神妙能。

  这个说法太古雅了,也太玄乎了,和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这套评价标准更重意境感悟。

  有点类似那种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人就根本不配懂。

  不懂,说明你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人家就没打算画给你这样的山野村夫看。

  现代社会美术界很少使用这个评价系统了。

  更多的效仿西方美院,通过更加清晰通俗的笔法如何如何,光线如何如何,构图节构如何如何。

  诚实的说。

  就算特意想要采用,可行性也不大。

  不仅是因为此四字评语,注定与绝大多数从业者一生无缘。

  也是因为,所有重神不重形的审美方式,都非常看重慧根,大规模普遍性采用不容易。

  几乎无法想象。

  现代美院的授课教授会在学生交上来的绘画作业上,一人批一个“想要进步,立求天机迥高,思与神合”类似的评语,让学生抱回家去自己悟。

  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性。

  老杨单纯就是觉得这个说法听的好听,写起来文绉绉的有趣,看着就很有学问,才特意拽出的词,做为标题,震震外国佬们。

  外国人来亚洲演讲时,动不动引两句旧约,新约里的词开场,逼格直接就上来了。

  真当那些东夏、日本、韩国人,有几个人能搞的懂,那都是啥玩意。

  老杨上学时大概了解逸神妙能是咋回事,夹着根圆珠笔,对照着大纲替曹老写发言初稿的时候,可能也查过些资料。

  但要谈及细节上的学问,这么长时间过去,除了对这四个字粗浅印象外,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你呀你,不求甚解。”

  曹轩无奈的用指节敲了一下桌子,“很多东西,写稿写起来似乎还像那么回事,结果稍微深一点,一问就三不知。幸好我没直接用你写的初版讲稿。”

  “否则的话,你这个写稿的人写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也,听稿的人,听的云山雾罩似懂非懂,唯有我这个演讲者,在台上讲的一口之乎者也,摇头晃脑。这不就是天大的笑话了,不是?”

  曹轩笑笑自嘲:“那不是演讲,那是大家在会场里正襟危坐的看耍猴,我就是那只猴。”

  “我的问题,我的问题,老爷子您别生气。”

  老杨双手合十,拜佛似摇晃道歉,乖巧的像面对训狗师的哈巴狗一样说道:“和我这个俗人置气,不值当的,我回头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