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7章 逆风翻盘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社更改了个别字眼的痕迹。

  再一日后,老同志的声音真的在报纸上销声匿迹。

  此消彼长,青年们的发声越来越多,李建昆用“热血青年”的署名,提出的“个性解放”的观点,青年们感同身受,几乎每篇稿子中都有提及,予以力挺和宣扬。

  有人甚至明言,我们是青年,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你们看不惯那是你们的事,我们何必在乎你们的看法?即便被你们视为地痞、流氓,这喇叭裤我也穿定了!

  一时间,舆论风向陡转,已经不是能不能穿喇叭裤的问题,而是不穿喇叭裤就不够青年了,就不够个性了,就不是我们这一卦的了。

  乖乖!

  那还不得赶紧套上喇叭裤?

  可问题来了,有人发声说,想买喇叭裤不知道去哪里买,根本找不到。

  李建昆端起碗,美滋滋扒完最后一点饭,心想京城应该很有一拨个体户,这会正四处踅摸喇叭裤货源。但即便被他们找到,显然也需要一个过程,不提其他,从羊城托运回来都要好几天。

  京城的青年们等着喇叭裤嗷嗷待哺啊。

  您猜怎么着?

  他手上有五千条现货。

  “你奸笑个啥呢?”小王没好气道。

  “又没笑你们。”

  “李建昆,这事没完了是吧?”

  “哟哟,还急眼了,顶大个爷们,害啥羞,喜欢就追呗。”

  “你还说!”小王老羞成怒,使出挠痒功。

  小龙小虎一边扒饭,一边窃笑,咱也不敢掺和呀。

  李建昆缴械投降后,在报纸上还发现一则重磅新闻。

  这是一张不应该流通到他手里的报纸,属于内部报,目前只有县级以上单位,或副县以上职务的人才能订阅。

  叫《参考消息》。

  1979年12月21日,在《参考消息》上,有一篇转载翻译的《经济学人》的报道,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问题——

  中国的崛起会给世界市场造成致命冲击吗?

  要知道,这个问题要再过二十年,才会真正引发关注。

  《经济学人》提出这个问题的依据,来自我国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我们有土地、劳动力、资源和人口,面对越来越开放的环境,我们的生产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该生产哪些产品,怎样生产产品。

  他们认为,一旦等中国人逐渐学习完国外的经验,能大量生产并有渠道出口商品时,洪水猛兽般的中国商品,将会成为必然。

  李建昆一字不漏看完,只能直呼一声好家伙!

  丫的居然现在就想到世界迟早要被“MADEINCHINA”包围,你也不笨哪,为啥后面就索嗨了呢?

  李建昆把这张报纸折起来,塞进兜,不是想保留它,是以免给鲁娜带来麻烦。

  “吃饱没,吃饱撤了。”

  回去还要干大买卖呢。

  两块钱一条收来的喇叭裤,但凡想想,李建昆的嘴角扯都扯不回来。

  午后,一行四人回到暂安小院。

  李建昆还什么都没说,金彪和陈亚军火急火燎凑到跟前。

  “昆哥,喇叭裤可以卖了!”

  “是啊,这几天总有人看我们卖时髦衣服,过来问有没有喇叭裤,还催着我们进货呢!”

  两人可谓忍死血,那么多喇叭裤就放在两间里屋里,可他们早已养成习惯,一切听李建昆号令,不敢擅自做主。

  “知道了,路上看过报纸。”

  饶是他们也不清楚,这波逆风翻盘,正是眼前这家伙带起的节奏。

  李建昆开始安排,吩咐几人理货,取样品挂出来。同时让小虎找来一张大红纸,提笔挥毫,写下几个大字——

  “内有喇叭裤出售!”

  完了让小虎找来浆糊,拿去院门口贴上。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