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三转一响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音机6张。

  手表是5张。

  获取方式简单粗暴,城镇职工搭配工资发放,每20元配一张。

  专业票证,就需要特殊渠道。

  一般先要单位领导打条子。

  好处显而易见。

  但凡这个品类,啥紧俏款式都行。

  不存在像工业券那种,有些高档货需要补票的情况。

  “清了吧?”

  说他老油子还真不冤。

  “行。”

  “诶!这买卖做得才叫舒坦嘛。”

  刘三儿显然赚不少。

  李建昆要是自己去淘换,指定不能要二百,但得费工夫,未必是一两天的事。

  他观念不同,觉得时间特宝贵。

  各取所需吧。

  这叫双赢。

  “兄弟,要是……”

  “停!啥也别说,再要再来。”

  “……”

  我去,这小子不愣啊!

  刘三儿忽反应过来。

  人家心里明镜似的,但假装不知道。

  这样即便出事了,大可以继续充楞,自己确实啥也没告诉他啊。

  顶多批评教育一顿。

  再说人家是状元,县里的宝贝疙瘩,只怕批评教育都是私下的。

  狗几把,真贼啊!

  得,跟这种聪明人合作,他也放心。

  心情大好。

  颠了。

  ——

  2月6日。

  大年三十。

  陈家坪集市,临近中午,摊位前已不成队伍,零零散散的几个人。

  意料之中。

  本地风俗,下午就要张罗贴对联。

  索性李建昆也准备彻底收摊,知足了。

  其他暂且不提,期间单是刘三儿,就再次登门两回,每次一千副年画。

  这就是四百块。

  “山河,下午有事吗?”

  “你要说没有,那也有,主要看你想干嘛。”

  “提个亲去。”

  “豁!给建勋哥?”

  “不然给你啊?”

  “嘿,那得去啊!”

  小王精神一震,自从建昆淘换三转一响的票证,他就猜到为什么事。

  “走,先去趟向阳厂,借个电话用,别咱们一去,那家伙颠回来了。”

  ——

  下午两点多。

  县百货商场。

  挨着年夜饭的时间段,商场里仍是乌泱泱的,人流如织。

  所幸记忆中每逢过年,各售货台被群众攻陷的阵仗,没有上演。

  这年代的铺子,甭管卖什么,有个固定形式:

  外面置一条长长柜台,把整个铺子围起来。

  通常是玻璃柜台,方便群众看货。

  这个卖自行车的铺子,也这样搞,玻璃柜台里,摆的是自行车配件。

  铺子不小,成品自行车有一排,搁中间。

  “同志,大凤凰没了?那28型永久咋卖的?”

  “半链罩,还是全链罩?”

  “全的。”

  “180。”

  “行,我要一辆。”

  唰唰!

  掏钱,给票。

  “同志,红灯收音机怎么卖?对,就你后面货架上,左手边那个大的。”

  “这种?高档货,120。”

  “可以,我要一台。”

  唰唰!

  掏钱,给票。

  “同志,这缝纫机怎么都是杂牌?”

  “长眼不?什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