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章 药瘤子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责。

  老太太刚讲过,请不动。

  赵老爷子的心态,他完全能理解,雷电交加中战战兢兢走过来的人。

  许多事,已如惊弓之鸟。

  “这好办。”

  “好办?”

  老两口诧异,他们可半点没看出来。

  那根本就是一群牛犊子!

  对牛弹琴,好赖不听!

  “那我先走,明儿再过来。”

  “啥?”

  “您一天就能解决?”

  赵老头瞪大眼睛,道:“得,您也别明儿过来,我明儿过去,那些小同志要真安生搬走,咱立马商量个价,把事办喽!”

  要的就是您这句话。

  李建昆拍拍屁股起身,笑呵呵道:“行!”

  ——

  那群知青,就一定是麻烦吗?

  不,也可能是资源。

  按照李建昆的计划,此事想要成功,借用知青的资质,是重要一环。

  个把两个,还不够。

  人多才能形成市场,带来商业效应,汇聚人流。

  同时,还能形成一道“法不责众”的壁垒。

  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似乎出现于1980年。

  他们江浙人,一女的。

  但实际上,有个历史节点,李建昆记忆犹新——

  1979年2月。

  春节前夕,知青返城达到顶峰,一些大城市瞬间涌入几十万人。

  几乎同时,上面明言,提倡广开就业门路。

  个体经济的发展,由此拉开帷幕。

  “没几月了!”

  颠着二八大杠返程时,李建昆思绪飘忽,但眼神异常明亮。

  他没有直接去四合院,先回到燕园,该干嘛干嘛。

  待傍晚时分,这才如追风浪子般,来到暂安处162号。

  “滋滋滋~”

  “咕噜咕噜!”

  “吭哧吭哧!”

  瞅瞅,晚饭点,人最齐。

  院子里,十来个乱搭的窝棚中,热火朝天,都赶在天黑之前,烧晚饭。

  “诶你?不是上午那谁,怎么又来了?”

  “不都跟伱说了吗,真住不下!”

  “瞧您一身体面,不至于租不起房吧?”

  李建昆刚进门就被发现。

  附近不少民房,也有对外出租的,租金略贵。

  “啪啪!”

  李建昆没逐一回话,鼓起巴掌,道:“诸位,我找你们有点事,好事!”

  ——

  晚上,九时许。

  海淀小镇已进入梦乡,月色下,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老虎洞,康民巷。

  一幢院墙很高的民房内,却是灯火通明。

  “呼哧呼哧!”

  一只黑影,气喘吁吁跑到院门前。

  抬手叩门,三长一短。

  红漆木门打开一道缝隙,里面传来警惕的声音。

  “谁?”

  “辉哥?我,小涛。”

  “咋这么晚?”

  “不好意思辉哥,遇上点事,忙着搬家,活我不会耽误的。”

  “你自己去跟六哥解释!”

  韩涛也没放在心上,六哥特好说话,只要给你的任务,按时完成就行。

  院子里忙忙碌碌,十几辆自行车沿墙边停成一排,一群人忙着捆货。

  一只只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