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0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_家父李世民,让你女儿怀孕怎么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承乾也回宫了。

  昨天去了城外,因为天黑了,就在城外庄子住下了,这段时间,他是真的感受了,什么叫人间疾苦。

  他走访长安城周边的村子,如今正值青黄不接的时间,但好多人家已经没有粮食续命了。

  可勋贵和豪绅们却是打着接济贫苦人家的旗帜,给他们贷了高额利息的钱和粮。

  或许这样小命可以保住了,但田里的收成,却是已经失去了一半,再交过赋税,那下半年吃什么?

  最后,他终于弄明白了,流民是怎么来的,城外那些难民是怎么来的?

  就是这些可恶的勋贵和地方豪绅,百姓们还不上借贷,就要拿土地偿还成为流民,或者直接成为他们的佃农。

  李承乾收拾了好多这样的人,但最后却是败下阵来。

  那些没饭吃的农民,如果没有这些勋贵和豪绅用这种方式接济,那就会活活饿死在青黄不接的时间段。

  而他对此出手,又惹得好多勋贵不开心,奏折如同雪花一般飞进了皇宫,全是弹劾他的。

  弹劾的理由千千万,其中废他太子位置的占一半。

  这期间,李承乾亲自下过地,体验过农夫种田的辛苦。

  如此辛苦的农夫,种出的粮食,却是要被整天啥事不做,只顾享受的勋贵和豪绅拿走。

  他想不通,他那英明神武的父皇,为何不管他的子民,他不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

  难道他真的就不怕,老百姓没有饭吃,造他的反吗?

  可他的奏折,却是石沉大海,父皇并未正面回应,他心中的疑惑。

  李承乾在宫门口下了车,满脸的沧桑,整个人也黑了不少,衣服上面全是污迹,鞋子上更是沾着泥巴。

  他抬头望着巍峨的皇宫,今日他要当面问问父皇,天子脚下尚如此,那么偏远的地方呢?

  他父皇曾经信誓旦旦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的明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他李承乾不才,但也熟读历史。

  勋贵是国家的脊梁,他们可以为国家培养精英,为朝廷输送人才,是一个国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底层老百姓构成的,他们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家强大与否,还得看他们创造的价值。

  儒家先贤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又言: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君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最近这两天,他终于体会到孟子说的这是真理。

  他亲自下地,帮助农夫除草,尽管将麦子当野草给处置了,但依旧让那些农夫对他另眼相看,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拿出了最好的吃的招待他。

  可尽管是家里最好吃的,也只有一碗比清水还清的面疙瘩汤,从一碗面疙瘩汤里,他只寻到了两粒沉在碗底的面疙瘩。

  可当他看到,辛苦了一整天的农夫家里六口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