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1章 办科班和买戏楼_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存在。

  王文龙点头同意:“昆腔日后将有大发展,成立科班也不怕没戏唱……科班必须要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我想包个戏楼。”

  “戏楼?”薛素素没听明白。

  俞安期问道:“建阳先生的意思是包下戏台长久演出?”

  王文龙点头道:“没错。”

  薛素素还没反应过来,问道:“那是什么办法?”

  俞安期笑道:“这是元人时的法子,那时的瓦舍之中有常办的戏楼,专由一个包班社所包下,若要做科班,有了这样一个常备的演出场所,班中的徒弟也就能够有足够时间训练,否则到处去赶场,怎么练徒儿?”

  由于明代中早期对于戏曲娱乐的限制,戏曲的发展迟滞了上百年,一直到嘉靖年间文艺大兴、昆曲等新鲜曲种的出现,戏曲娱乐业才渐渐兴盛起来,到如今不过是四五十年。

  万历年间都还只有一些公共祠堂或是有钱人家自己建的戏楼,主人要听戏时,便去邀请班社到这些戏楼来演出。而像宋元时“常备瓦子”那样定期卖票演出的戏院到此时还没有恢复,专门用来唱戏的戏院、戏园子要一直到清朝才再次出现。

  照这样算,未来的坤班人数肯定会大大增加,俞安期询问道:“如此一来,还要投入租戏楼的钱?”

  王文龙道:“我打算再出三千两,在南京筹办一个戏院。”

  “建阳先生果然豪气。”俞安期夸奖说。

  王文龙打算把戏班交给沈宜修来办,自然不能吝啬,这三千多两还不够沈宜修嫁到他家里的嫁妆钱,要想办一个戏院也就是将将够而已。

  王文龙说道:“我们再来谈谈未来坤班的合作吧,咱们班子的运营费用和股东利润要分开,作为股东我投资最多我要分八成利润,其余两成利润两位自行分配。至于你们在班社运营之中担任的职位所挣的包银,则是算在运营费用之中。”

  “可以。”“我同意。”两人都点头。

  王文龙邀请说道:“那我便请安先生做班社的教词先生,每月包银三十两。”

  “幸何如之。”俞安期笑着说。

  王文龙又对薛素素说道:“请薛小姐担任班社的教习,每月包银五十两。”

  俞安期闻言暗暗笑起来,看着两人眼神玩味。

  “好的。”薛素素点头同意,听到俞安期的笑声,忍不住脸蛋发红。

  薛素素提出说:“建阳先生,这是班子里第一次排南昆戏,恐怕会用时久一些,班中的北方戏子,好多都学不熟南腔,若要赶得上虎丘之会,可能要大量使用外招人马和新人。”

  “这可不行,虎丘之会上露脸的不是我们班社中的人,岂不是为他人争名气?”王文龙摇头的说。

  薛素素抿抿嘴唇:“这可就难了,她们好些都只会卷着舌头说话,一世也没说过南腔的。”

  兰社过去唱的是北曲,现在虽然唱了昆腔但也是唱的南京流行的北昆。南京属于官话区,南京流行的北昆唱的是中州韵,念白就像后世京剧的腔调,也是官话的一种,河南来的戏子学起来还容易。

  而苏州等地讲的却是吴语,念的苏白属于吴语乡音,兰社里的外地演员想要学还真是挺困难。

  人再怎么做也不能违背自己的利益。

  就比如俞安期,之前他一直坚持兰社要在有钱人家中表演,还为了兰社能否去赶场的事情和王文龙起争执。

  但现在一听说王文龙决定为昆班租戏楼,还要办科班,俞安期立刻就对此事上心。

  毕竟原本兰社一年也就挣上几百两,而现在光是坤班每年给他的包银就超过这个数。若算上分红,利润更是可观,足以驱使他来往奔走了。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