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0章 胡寨主_明末边军一小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腰刀。

  还有一人身材高大,脸色微白,穿了件深蓝色的长棉布袄子,戴着六合一统帽。按理说相貌堂堂,只是唇上两撇鼠须破坏了他的形象,使他看起来有若一个贼眉鼠眼的师爷,宽布的腰带上插着一把短铳。

  却正是孔三、老胡、黄伟杰三人。

  三人是在去年十月下来到河南通许的,他们先混入一个小杆子群,靠的彼此火拼,相互撕杀为生。

  现在河南各地陷入无比混乱中,官府力量早荡然无存,民间各处,不是豪强结寨自保,就是一个个流民饥民窝点聚集,可谓小盗如毛,杆子如云。

  民间已没什么殷实,又毫无自保之力的人家,都是一窝窝人聚集,这种混乱的环境,当然谈不上什么各人安心耕种,想活下去,就要攻掠别人,抢夺别人的衣食。

  便若无数的小三国在河南形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只有生存,没有人性。

  三人依着自己的身手,很快就在这个杆子群中鹤立鸡群,老胡更发挥自己暗算上司的本事,某次在与别的杆子火拼时,一箭射死了那个小头目。

  在退回自己小寨,群龙无首之后,在孔三与黄伟杰支持下,老胡又很顺利的当上寨主,孔三与黄伟杰分别为二寨主,三寨主。

  三人也算分工合作,孔三练兵,还抽选精锐又靠得住之人为亲兵,黄伟杰负责后勤,老胡统领全局,毕竟他长得最象大寨主,外人一看他这样子就心服,天生的首领人选。

  十一月中时,三人定下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方计,还定下“巡山军”的名号,在通许县内大力剿匪,逐步消灭境内的杆子小盗,抢掠他们的收获,壮大自己力量。

  抢劫的同时,也散些粮米救济一下饥饿的难民,很快就打出了名气,很多饥民纷纷过来投靠,老胡“踏地龙”的名号,也迅速的在通许闻名遐迩。

  境内百姓都在传扬,通许出现了一股义匪,与此时在睢州的小袁营一样,不滥杀人,只掠财聚众而已,连当地的费县令都对他们颇以好感,还意图招安,给他们一个官位。

  考虑到自己走的是匪路,招安了,后续工作就不好展开,老胡、孔三等人拒绝了,不过也保持彼此相安的默契,时不时可以去县城购买一些物品。

  又因为只是剿匪,消灭大小杆子,通许境内几个较为富裕的厚实堡寨也对这股势力抱以好感,慢慢的在老胡等人越发壮大后,也愿意借粮给他们,交纳保护费。

  这些堡寨皆是当地大户聚集,堡墙高厚,防守严密,内中又聚的是宗族同姓之人,凝聚力强,想攻下这样的寨子,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愿意交好,老胡等当然乐得如此。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