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四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_明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底深处,又何尝没有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呢?

  而王守仁,则是点破了这一点,让他终于跳了出来,这不是因为书读的不够多的缘故,而是因为书读的太多了,天下的学问包罗万象,怎么能靠半部论语去解释?

  圣人当然是需要尊敬的,圣人之道,也是天下的大道,是人与禽兽有别的根本。

  可是圣人之道,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解决问题,需知行合一!

  “……”刘健竟觉得自己的心,也开始动摇了。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现在竟能理解吴世忠了。

  这是因为……

  刘健瞳孔收缩,是因为自己也曾遇到过这个疑惑,而最终被王守仁解开吗?

  镇定!镇定啊!

  不可让一个毛头小子的门生乱了老夫的心志,如若不然,传出去,岂不为天下人所笑?

  呵……一群毛头小子而已,不足道哉,说几句奇谈怪论,便想动摇程朱之学,可笑!

  可是在他的心里,却隐隐有一个声音,似乎在不断的,又反复的念诵着王守仁的话,挥之不去。

  ……

  而此时,只见远处,有个读书人忍不住反驳王守仁:“宋时贤相赵普只凭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难道是赵普错了?”

  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反驳理由。

  “赵相公没有错。”王守仁平静地微笑着道。

  一下子,那些被王守仁按在地上摩擦的读书人,眼前一亮,忙道:“既然他没有错,那岂不就是先生错了?”

  面对质问,王守仁依旧是泰然自若之态,不急不慌地道:“你又错了。赵相公生平,跟随宋太祖南征北战,四处用兵,这是读书吗?其实他半生的经历都在带兵,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去读书了。他之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你们看来,似乎治天下,只需读半部论语就足够了。可实则却是暗合了知行合一之道,半部论语,即为之也读了半部论语便知了忠孝仁义,那么,何须深究何为仁,何为忠,何为孝?俯身去做事,在行事之后,学习到更多的道理,因而人们才称呼赵相公为贤相。”

  “……”

  众人一时间又沉默了。

  王守仁的许多话足以发人深省,这就如有人要开锁,想尽了办法,搜肠刮肚,却无论如何也奈何不得这锁孔,琢磨了一千年,一群读书人还凑在那儿,七嘴八舌的研究如何能找到相匹配的钥匙。

  结果王守仁出现了,抬腿就是一脚,门……就一下子被踹开了。

  那么,唯一留给读书人们纠结的问题就在于,虽然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将门打开,王守仁这一脚,确实达到了读书人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可是打开的方式不对啊,咋办?

  于是乎,有人虽佩服王守仁,可觉得王守仁的道理,还是有点儿问题,可问题在哪,这理论水平又及不上王守仁。

  而有的人,则恍然大悟,顿时激动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