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1、浦江之行_我的19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店位于淮海,是一栋新建的十二层高楼,集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酒店,这是寿山倡导的与国际接轨,这是李和意想不到的。它的正对面就是16层的浦江科学会堂,典雅大气。

  周遭是花园,里面的树木的叶子凋谢的差不多了,路两旁都是树叶。

  在这一片,四海酒店是最阔气的,门口少不了人来人往。

  陈大地早就西装领带的迎在了门口,帮着李和拉开了车门,笑着说,“等你好长时间了。”

  李和把羽绒服的拉链直接拉到了领口,然后朝陈大地的胸口捶了一拳,调笑道,“穿的模样不错。”

  陈大地客气的说,“都是你栽培。”

  李和正要上台阶,听了这话,不禁回头,问,“咱俩什么时候这么生分了?”

  陈大地调皮的冲他眨眨眼。

  李和大笑,这陈大地是给他找场面呢,身前身后都是员工,总要做个表率出来。他搂着陈大地肩膀说,“一起进去吧,咱哥俩好久没好好喝酒了。老沈和老于喝酒都是怂蛋。”

  “自然没有问题,喝多少,你说了算。“

  晚宴很是丰盛,但是酒桌上只有陈大地和平松,以及吴秘书。

  酒喝到一半,李和问秘书室,“老于呢,不至于这么忙吧?”

  他还是急切的想问于德华关于浦东项目的进度。

  “你忘了?按照你的要求,于总携建工集团的工程团队赴德国参加汉诺威的博览会了。”吴秘书全名叫吴淑屏,她是为数不多的知道李和真正身份的人。

  “什么时候?”李和真把这个忘记了,他跟于德华前天才通的电话。

  吴淑屏说,“昨天下午,是他吩咐我去给你接机的。”

  “哦。那我知道了。”李和只能等于德华回来。这次展览会是有必要参加的,可以了解世界上最新的建筑建材技术、工程材料、轻质建筑和材料趋势。

  特别是这样的超高层建筑,给项目设计、施工场地的运用、周转材料的处理等提出了考验。李和已经出钱让建工集团的团队前往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一步步推动项目进展。

  中国目前还没有超高层建筑的经验,多学习、多取经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那么有没有能力进行超高层的工程建设,李和认为肯定是有的,主要还是看如何在国内进行资源的整合。

  像“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政策,都是国家层面的技术资源的整合,在全国选拔在优秀的人才进行技术攻关。基本覆盖了经济建设的每个角落,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地学、化学等重要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李和达不到这种国家层面的整合,像青藏铁路这种世界级的项目难题,再有钱都没辙,杀了他都不行,必须国家层面的统筹。他有时候也是很服气国企的,无人区建铁路,无人区建电网,无人区搞信号塔,都是亏本买卖。

  所以李和是反对没有效率的私有化的,在许多情况下,私企不会比国企更有效率。一般人不一定反对国企,他们反对的只是垄断,但私企垄断比国企垄断更可怕。

  朴素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可笑的。

  当然他也不需要到这个层面的整合,他目前要盖的摩天大楼的技术难度系数都没有葛洲坝水电站的难度系数高。

  摩天大楼主要难度在于结构系统、垂直交通设计、电梯、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些在全球都有成熟的方案,所以李和要做的是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团队,他们有能力进行技术反逆移植。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