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八章 三元及第_我在大明签到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试!

  殿试只考一场,只考策题一种,名殿试策。

  策问大多是考问政治,经济和治国安邦、巩固政权之策。

  考生要写文章回答策问故谓对策。殿试策题,以制策四条,由皇帝亲自命题。

  金榜题名,因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用皇帝之宝,传胪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故考中进士者称金榜题名。

  金榜按殿试成绩将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因唐朝举人赴京考试皆须投状,故名,第二名榜眼,眼二也,故名。第三名探花,因唐朝新科进士杏园举行“探花宴”,故名,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各科名额不等。

  传胪后,一甲三人插花披红,状元用金质银簪花,诸进士用彩花,由鼓乐仪仗拥簇出正阳门,跨马游街,备伞盖仪送回会馆住所。其余二甲,三甲由东华,西华门出宫。

  “金榜题名”在当时被视为读书人功成名就之时,称为“登科”,“洞房花烛夜”为“小登科”,就是说这是比终身大事还大的一生中的大喜事。

  古往今来都是学而优由士,授官也按“金榜”甲第而论,一甲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级别从六品(明清官分九品,各品又分正从),榜眼,探花授官翰林院编修,级别正七品,二甲进士授从七品,三甲进士授正八品。

  都再经朝考,按成绩,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翰林院庶吉士、主事、中书、知县等职。

  传胪后第二天,天子赐“恩荣宴”于礼部,又叫“琼林宴”,因宋代曾设宴于汴京以西的琼林苑,故得名,此宴为天子恩赐,钦命内大臣一人为主席(皇帝代表),状元一席,榜眼、探花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诸读卷官也赴宴。

  进士每人颁发给牌坊银三十两。二十八日于午门前赐状元六品朝冠、朝衣、补服、带、靴等物,赐进士每人银五两,表里衣料各一端。

  二十九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五月初一日状元率诸进士到孔庙行释褐礼,易顶服,礼部题请工部给建碑银一百两,交国子监立石题名,现北京孔庙内大成门外共有元明清进士题碑189座,是我国最大的科举题名碑群。

  朱棣这一次拟定的题目是:征北元。

  参加殿试的学子开始书写!

  一学子思前想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不应征北元!妄图一鸣惊人,但结局却是不被朱棣喜欢。

  一学子泛泛而谈,空淡无味。

  一些学子挥斥方遒,仿佛化身朱棣,开始调兵遣将。

  平定北元,秦方虽给不出太好的建议!但仍旧书写一些话语,给出一些计策。秦方的重点是平定北元之后如何治理草原的问题!

  朱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