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74章 江淮烽火_五代十国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恨当时没有成功罢了。”杨行密会心的笑了,说:“您要是能像忠于冯大帅那样,忠于我杨老头,那就再好不过了!”关于杨行密这句话的记载,《资治通鉴》原文是“尔事杨叟如冯公,无忧矣”,不少学者,其中不乏权威、着名学者,在翻译的时候,惯性地认为“无忧矣”的主语仍是“尔”,翻译过来的大意就是杨行密对尚公乃说,你只要忠于我,你就可以无忧了。这么翻译有些草率不严谨,严重失实,很不负责任,误导了不少读者。我个人认为,“无忧矣”的主语应该是被省略了的“我”。应该直译作:如果你能像事冯公那样事我,那么我就没什么忧虑了。杨行密这么一说,就等于把尚公乃捧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就好比刘备夸诸葛亮、曹操夸郭嘉那样,“我得某某,天下我有。”这么一个意思。而如果按照以往的翻译,那就成了赤裸裸地威胁恐吓,“你好好忠于我,你就无忧了,否则……你就该好好掂量掂量了。”按照杨行密的一贯作风,他肯定不会在此时此刻为难、吓唬尚公乃,而更应该是对尚公乃表示敬佩和欣赏,哪怕只是作秀。《十国春秋》为我的分析提供了文献支持。“尔能事杨叟如冯公,吾无忧矣。”还是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即便是《资治通鉴》这样的“权威”,也有不屑和松懈的时候,特别是在小人物、小事件上。本书亦不敢说挖掘到了所有的以往被忽略的细节,能力有限,尽力而为吧,因为这就是本书的卖点。当然,就事论事,《资治通鉴》此处省略了“吾”,不是笔误,更不是错误,而是习惯性语法。杨行密任命李神福为昇州刺史,终于恩威并济,拔掉了冯弘铎这根刺。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