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6、用了心思就是创造_大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插交替,更因为色调养眼美丽,其实感觉有点气都喘不过来!

  只要认真看了这些精彩纷呈的表演,就会感觉这个挺好,那个也不错,刚刚才觉得哎哟意犹未尽的结束,又来个新节目立刻带走了注意力。

  那些懂行的电视台大佬们,逐渐翘起二郎腿交头接耳,有些还回头给后面坐开的编导组竖大拇指。

  这里面有很多显功底的细节。

  万长生只是提出自己的要求,要这两个节目看起来紧凑些,那一段放松缓慢点,具体怎么做,用什么节目来衔接,那都是编导组的努力。

  也不是这些青年编导之前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他们的领导没有这样要求过他们,或者说老一代的成名导演,未见得会用这种调色画画的轻重缓急来要求他们。

  关键是还给了这些编导极大的创作自由。

  其实能被大家选中的七八十个备选节目里面,十多个编导,两人负责“一天”,那就要相互抢节目啊!

  那些优质又能出效果的节目,自然被各组疯抢。

  万长生就负责调配,这一天的情绪应该是怎样,那段节目灯光是不是合适,每天都有固定的色彩嘛。

  于是在这种大方向确定的局面下,编导的工作就好像填空那么精准,把所有才华和专注都放到节目效果、舞台感受上来。

  这就跟之前任何一届春晚的创作方式不一样了。

  恰恰就是老雷强调过的那种舞美观点:

  舞美到底是服从导演剧本,还是参与导演剧本?

  这里就是春晚到底服从谁?还是所有部分都在参与春晚?

  以前的春晚,很大程度是以节目为主,那些上了多少年春晚的名角,组成了春晚表演的主骨架,再加上固定的几个歌颂场面,添上各种油盐酱醋,就是一桌子大杂烩糊锅菜。

  而在这里,很明显是整体关系,整台戏分七个版块,七个色调,七种情绪状态。

  所有的节目首先是服从这个大关系,然后才是各自出彩,还要考虑跟前后节目之间的关系,延续情绪还是保持烘托,又或者改变气氛。

  这就是在绘画、舞蹈、戏曲、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里面常见的整体和局部关系。

  内行自然看门道,外行就看热闹,觉得哎哟,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的如此紧凑,目不暇接得都忙不过来,想表达点什么看法,又满心各种难以表达。

  最后还是用个卧槽来收尾吧。

  哪怕省略了不少抽奖环节、红包环节、公益广告时间、拜年贺词环节、零点倒计时等等,整台节目还是有三个多小时。

  居然没什么人去上洗手间。

  等那首著名的《难忘今宵》响起的时候,大家都看了一两分钟这颇为新奇的演绎方式,才成片的起身去洗手间。

  万长生干脆招手让节目结束停下来。

  编导组、组委会等部分都知道会放三四个小时,有心理准备,没那么急,也不想跟领导们去待机而动,那多尴尬啊。

  所以几乎全都坐在座位上有点紧张,充满了审判前的忐忑。

  万长生没那么忐忑,依旧一身黑色套头卫衣,不过胸口图案就是春晚周边出品,牛仔裤和运动鞋的轻松坐在乐池边,面对自己这些临时战友拿起麦克风笑:“两个月了,还是先感谢各位的努力,不管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我非常荣幸能够跟各位共事,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用心思去创造,能走到今天这步,在场所有参与者都很幸运,因为我们多少都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不管这种天赋能创造多大的价值,重点是用了心思,用了心思就是创造,就像厨师可以把蔬菜雕成花,工匠可以把家具做成艺术品,我们能醉心于自己的工作和视野,精益求精,就已经非常幸运,感谢大家!”

  大佬们听见,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恐怕就只能是此子未来不可限量啊。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