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电池发展_重生之实业巨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强行壮大力能电池才是最好的方案,力能电池有底子在,缺的只是一个契机。

  如果把力能电池比作是一堆干柴的话,那么之前问题很多的力能电池就是一堆被雨淋湿的干柴,由于奇领科技和夏远的先后介入,这堆干柴已经被晒干了,现在缺的就是一把火,而在这些人看来,外资就是这把火。

  在巿里的这些大人物眼里,他们最在乎的是这堆干柴能不能燃烧起来,烧得越旺越好,让更多的人更多的领导看见更好。他们不再乎火势太大会有什么样的危机,因为那时的他们已经高升了,那些都不关他们的事了。

  锂电池是一个产业链,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铝箔、隔膜、铝塑膜等等材料以及技术构成,目前国内掌握的核心技术很少,外资一有资金,二有技术,这也是现阶段国内企业和地方知州纷纷寻求外资的原因之一。

  太复杂了,所以这是夏远不愿搭理的原因,说白了,他对电池行业并不熟悉,只是因为知道手机行业的趋势,所以才让力能扩展手机电池业务。然而当陈琳提到南孚电池的那一刻,夏远仍挑了挑眉,虽然依旧没说什么,但显然心里已经起了变化。

  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米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怎么一夜之间就落入米国人手里了?

  然而吉利接下来的一顿操作才是在国人头上火上浇油。

  2003年9月,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交易之后,摩根士丹利终于按耐不住将他持有的72的股权以1亿美元的价格转卖给了米国吉列公司,并且从中获得的利润超过5000万美元。在1999年引入外资的时候,南孚没有想到外资的最终目的不过将他们卖出一个更好的价格。吉列公司宣布通过持有中国电池72的股份间接成为南孚电池的控股股东。

  吉列在收购南孚后,要求双方交流生产技术,并用南孚的工厂生产金霸王电池,也成功搭上了南孚电池销售渠道这趟便车。至于吉列对南孚内部进行了怎样的内部调整,当事人都讳莫如深语焉不详,曾经带领南孚创造增长神话的董事长陈莱茂在南孚被并购黯然离职,为避免和金霸王电池的海外业务相冲突,吉列也要求南孚停止海外市场扩展。但是,在2003年吉列入主南孚时,总经理丁喜明曾经说道“吉列不可能像宝洁合资那样消灭国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