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8章 记忆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认知与身份认同,这是旧时代诸多案例中,从脑震荡到失忆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科学设想的结论。

  某种程度上讲,自我意识,是记忆充实起来的东西。

  彻底抽离一个人的记忆,仅存意识活动,这个人,还是不是最初的哪个人,

  这一点直到今天,在盖亚净土的研究机构中,仍存在争议,主流观点并不认为摧毁记忆会一并摧毁自我意识本身,但普遍都认为,这会妨碍到当事者的“自我感知”。

  说白了,倘若没有记忆,一个人连意识到“我是谁、我在哪”,

  都将会极其困难,甚至根本办不到。

  不论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记忆,都是一个人之自我思维的组成部分,虽然直到今天,盖亚净土的科学家们,仍未对脑神经系统中的记忆、思维、意识等相关概念有准确的把握,但却清楚的知道,

  这些东西,就在那里。

  一方面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意识迁移”过程,有几乎必然会损失记忆。

  记忆,简单说来,是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这种有形的存在,并无法通过生物电的流动、扩散与驻留,迁移到“意识模拟器”。

  取而代之的办法,现在,办法似乎有很多,

  但没有一种可以确保将脑神经系统中的全部记忆,完整无损的“复制”进模拟器。

  原因很简单,迄今为止,人类仍未掌握“读取”记忆的手段,已有的手段,从脑电波分析、到全脑电流扫描,都只是辅助的手段,神经元间的突触,乃至其内部的生化改变,究竟代表什么样的记忆内容,

  除当事者外,他人一概无从得知。

  不清楚事务的内在机理,却可以迁移思维,这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其实却不然,迁移意识并不等同于“制造意识”,而更像是在大致考察植物的生存状况后,将其移入新的花盆。

  浏览到这里,阿达民就对在座者指出,与久远的“文明僵化、一潭死水”危机相比,人类追寻永生的过程中,记忆造成的麻烦可能来的更早,而且,其实质与“禁绝繁衍”如出一辙,解决的办法也异曲同工。

  “各位,虽然你、我,现在都还是寿命短暂的一介过客,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想象力。

  不妨设想,当一个人活得越来越久,年龄大大超出旧时代的平均水平,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长久,那么这个人的记忆,是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积累,而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种事,在生命演化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发生,

  只因原始生命并无‘记忆’可言,高等动物如人类,一生如白驹过隙。

  而我们的躯体,头脑,显然并未被演化塑造为可以连续工作几百年、几千年那样久,这,并非运行寿命的限制,而是功能上的不可实现:

  无法想象,一百四十亿神经元的人脑,能够存储几百年、几千年积累的所有过去。

  这种情形绝无可能发生,事实上,即便人的短暂一生,记忆也不断在刷新,旧的记忆被有选择遗忘,新的记忆则在脑中积淀,撇开年龄所致的效能下降,可以认为,这一过程贯穿生命的始终,是再寻常不过的现象。

  请收藏:https://m.shenye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